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火灾灾与城市预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4:23 杭州日报

  21日,杭州延安路发生火灾的时候,上海浦东金茂大厦也发生了一场大火,而南京,就在当天火灾9起。由于天气干燥和大风,杭州当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共发生火灾4起。如果再关注一下国内的火灾报道,还有更惊人的消息———黑龙江省入冬以来,两个月着了近三千把火。有一个参考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火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大———我国家庭火灾死亡率占死亡总数的65%。

  已经有不少省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市民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家的紧急自救能力。其实这只是灾难预警的一部分。预警系统或者说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一座城市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就意识到了预警的重要,花了80亿,建立城市预警系统,以防范各类突发事件。而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预案,预案不是“文件”,它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物资保证,它是实实在在的一整套系统。而在系统中,社区的预警的意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明显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有谁在社区的资金和人力配置上考虑过灾难预警?

  对于火灾来说,消防队就是“应急系统”。而对于大降温呢?

  山东的烟台和威海本月上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这两天城市刚从堆里缓过一口气来,天气预报说大又来了。我想,这次他们应该是不但有预案,而且还有相应的措施了吧?仅威海市,在头一场中就损失了5000万元人民币。值得我们总结的是,这两座城市对灾的应急机制都显得乏力,或者反应速度滞后。当然,后来的全民救援行动,避免了更多的损失。

  面对突发性灾害,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有反应,自救和救援都只是补救措施,而预警和相对应的应急措施才是整座城市的“求生通道”。今天欣喜地看到,珠海市实行了避寒救助,很是感动。珠海算一个“暖”城,当气温骤降的时候,市救助站开出流动庇护救助车到重要街道、景点和人流相对集中的处所进行巡视,有需要的市民可得到24小时的避寒救助。连寒冷也可以救助,一方面说明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强化,另一方面说明,应急措施完全由观念支配,而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评论员裘小桦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