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父爱日记今成“幼教宝典”(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7:10 重庆时报 | |||||||||||||
昨日,巴南区鱼洞新市街,黄继先动情地向记者讲述桌上这摞日记本后面的故事 本报记者石涛摄“结婚以后,今天第一次收到淑蓉(笔者妻子———编者注)给我的信,信只有七行,我最感兴趣的是‘黄莲的体重净7.2斤’……”这是巴南区居民黄继先1
日记:记载两女儿成长经历 昨日,记者在鱼洞新市街黄继先家中看到,书房里除了书籍,就是女儿的创作作品与获奖证书,写字台上摆放着10余个日记本,一摞《黄莲日记》是记录大女儿黄莲的,一摞《黄辛日记》是记录小儿女黄辛的。两摞日记本共2000余则日记,字数超过10万字。 黄继先今年68岁,退休前在巴南区文化馆工作。他介绍,1981年1月黄莲出生后,他就开始写日记,3月7日是女儿第一次吃药,黄继先在《黄莲日记》上写道,“黄莲拉肚子,第一次吃药,我以为小孩吃的药是甜的,尝了一下,才发现并非如此,但她并没有哭,只是皱眉头而已。”女儿会笑、打哈哈、第一次照相、识字等,包括每次女儿有什么奇怪的问题,黄继先都一一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大女儿上小学了,小女儿黄辛又出生了,黄继先又开始写《黄辛日记》,直到小女儿7岁上小学为止。 父亲: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今年初,黄继先开始整理日记,历时半年改编成纪实幼教作品《宝贝元元》(元元是黄莲的小名),全文共13万字,由70个故事组成,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幼教方法,黄继先还计划根据小女儿的日记来写姊妹篇《宝贝昕昕》。目前,一家知名出版社已表示即将出版,并称其类似于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黄继先称作品为“我家的《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个勇敢的姑娘山鲁佐德,用讲故事的方法征服了一个杀人的国王。于是他想,能否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中国的“小皇帝”?《宝贝元元》由此诞生。黄继先的创作动机是读师范时受儿童文学作品《卓娅和舒拉》的影响,文章是一个母亲记录把两个孩子培养成英雄的故事。他当时就暗暗发誓,以后有孩子后要将其培养成人才,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写自己的教育经验。今年初,他辞掉了一些职务,一门心思完成这项工作。 女儿:感谢父亲留下宝贵财富 黄继先说,两个女儿让他很欣慰,黄莲4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9岁时就有“巴县小作家”的美誉,如今25岁的黄莲在一所中学教美术,17岁的黄辛在读高三,1999年曾获得重庆市首届十佳少先队员。两个女儿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并出版书籍。 谈到父亲记的成长日记,黄莲很是感激,许多同龄人将小时候的事情都忘记了,父亲却将它详细记载下来,自己看了后好笑又感动,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黄继先的妻子卢淑蓉说,丈夫到浙江、上海出差,也要把女儿带到身边,没有“父女情深,就根本写不出日记”。 独特教育方法 父女订下“听讲合同” 黄莲两岁时,黄继先就和她订下“听讲合同”,“合同”规定,黄莲只要当天表现好,不耍“小皇帝”脾气,晚上睡觉前,就给她讲三个故事或念几段儿歌,否则减少甚至取消当天听故事的权利。 从此,黄家的“故事会”一发不可收拾,从传统的《熊家婆》到现代的《外星人》,从自编的新故事,到刊有图画的幼儿书刊和儿歌,一直讲到黄莲七岁学会自己阅读为止。 在黄莲6岁那年,小女儿昕昕出生了,“听讲合同”继续延续,这样,黄继先一讲就是12年,总共讲了4000多个夜晚,比《一千零一夜》的那个山鲁佐德多讲了三四倍,两个女儿都在4岁时学会编故事、写儿歌,到入学前就已经有10余篇作品见报,比别的孩子提前3年学会阅读。 不少亲戚朋友向黄继先讨经验,他的回答很简单,“每天给孩子半个小时,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乐。”黄继先遗憾地说,教育培养孩子除了好好引导,最重要的是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且贵在坚持,可惜,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宁愿请家教、让孩子读周末班,也不愿意陪孩子读书。 父爱日记摘录 爱心记录童言无忌 《黄莲日记》 1985年(黄莲4岁) 早上,我给黄莲冲了一碗蛋花,她不想吃,我说,用松花饼干下着吃吧,她说:“甜的怎么下甜的呢?一个姑娘和一个女人怎么能结婚呢?”一个月前,她看了香港根据川剧《拉郎配》改编的电影,那上面有两个女的结婚的笑话,今天就用上来了。 《黄辛日记》 1994年(黄辛6岁) 中午,黄辛伏在桌子上画小猫钓鱼,猫画得不够像,肚子太小了。 我说,“猫没有画好,是个饿肚子。”她回答:“饿了它才去钓鱼。”我又说:“可鱼竿是弯曲的。”她回答:“它做的鱼竿,不是用来卖的。”本报记者杜玉飞 相关新闻 一对六旬姐妹争养百岁继父 两人达成协议:4个月轮换一次共同赡养老人
王万志正在喂继父水果 本报记者周凡力摄 本报讯(记者朱晓强鲁媛实习记者万雨)“妹,爸在你家待这么多年了,也该到我家来了吧!”“姐,一个地方待久了,突然换地方爸哪能习惯呀!”这些天,类似的“争执”不知在北碚蔡家岗镇一对6旬姐妹间发生了多少次。最终姐妹两人达成协议———4个月轮换一次共同照顾继父。如今,近百岁的蹇汉成老人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 姐想从妹家接走继父 据妹妹王万志介绍,亲生父亲去世后,母亲嫁给了蹇汉成,那时自己刚8岁。王万志说,继父性格温顺,对母亲和她们姐妹很是关爱。 1998年老伴去世后,蹇汉成就一直生活在王万志家,“是继父把我们养大,他辛苦了一辈子,我们有义务照顾他的后半生。”姐姐王万丽说,以前,父亲在妹妹家常住,自己很难抽时间看望,于是便要求父亲来自己家生活,但老人已习惯在妹妹家中生活,起初还不乐意换环境。 两家约定轮流照顾 几次“争执”后,妹妹终于同意了姐姐赡养老人的要求,但有个条件:4个月轮换一次,并在姐妹家中轮流过年。 王万志说,父亲已近百岁,除了近两年听力有所下降外,身体很不错。姐姐王万丽告诉记者,自己已准备好了寝室,下个月就把父亲接过来过年。 据了解,蹇汉成老人非常爱干净,每天晚上都要洗澡。王万志说,他们每天都准备5壶热水让老人洗澡。“不敢用热水器,温度不太稳定,老人不舒服!”王万志的爱人蹇有兴说,自己退休后,每天都提前给父亲烧好热水,然后亲自给父亲洗澡。 “我们会照顾他一辈子” “你们每天这样精心照顾他,会有烦的时候吗?”记者问。“这有啥子嘛!他年轻的时候还不是照顾我们,现在他老了,我们不管他谁管啊!”她笑着说道。“做子女的赡养父亲是理所应当的嘛!”说这话时,王万志表情很严肃。 “想过要照顾到什么时候吗?” “这当然是一辈子的事了,希望他身体一直这么好!”王与爱人异口同声地说。 在一旁沙发上,听力不好的老人虽没有什么反应,记者却分明看到了他脸上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