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后五年的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8:36 无锡日报

  杨卫泽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要在突破重点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齐转”。要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互动。全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5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环保、新能源、生物3大先导产业,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跃升为第一支柱产业
,使无锡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和光伏等产业的高地。重点培育20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扶持一批支撑无锡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互动。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地、功能片区、特色街区和现代市场群建设。着力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的软件业和设计创意、现代物流、商务、职业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大力推动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实现旅游总收入“倍增”,力争使无锡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国内城市前10位。

  二是促进城市与农村“比翼齐飞”。要实施区域全覆盖的统一规划。按照“老城建新片区、城外建新城区、城郊建新市镇、郊外建新社区”的发展思路,合理构建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以都市组团为中心、以生态郊区为基础的“有机专业分工、紧密协作融合、高度通达一体”的全域都市化格局。

  要加快构筑“一体两翼”和“三沿”发展格局。以太湖新城、江阴临港新城和宜兴环科新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彰显滨湖特色,强化通江达海优势,提升环保产业能级。沿江地区重点发展基础产业、仓储物流产业等适宜临港发展的产业,沿高速公路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业,沿太湖地区重点发展科技教育、创意设计、旅游度假、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要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空港、水港、信息港等枢纽型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快速道路网、干线公路网、干线航运网等网络型工程建设,推进水安全、水供给、水环境等资源型工程建设。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全面启动太湖新城建设,基本建成太湖新城科教区和国际科技园首期工程,建成蠡湖新城休闲商务区和藕塘职教园区。优质高效完成靓山、亲水、扬名、筑城“9大”工程,完成城区三类企业“退城入园”工作,完成四个城区重点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大拆迁安居工作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努力完成旧城更新和中心城区“城中村”、破旧房改造。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学习华西、争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镇”活动,建设各具地域特色的农村新社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卫生、法治的新风尚,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全面完成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8项重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具有明显江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三是促进经济与社会“两手齐抓”。要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计生工作,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要大力推进“文明无锡”建设。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建成无锡博物馆、科技馆、太湖艺术中心、惠山泥人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保护,打造若干个文化重点片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要大力推进“平安无锡”建设,妥善协调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实施“新市民安居乐业”工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是促进两类资本、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内外齐上”。要积极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扩大与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使无锡加快融入国际城市体系。加快教育、医疗、体育和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构建国际化的人居生活环境。调整优化开发区功能布局与规划定位,打造主题园区、特色园区和品牌园区。要大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研发机构、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实施“内资/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工程,加大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引资力度。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外贸经营多元化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本土企业国际化”工程,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型企业。

  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向齐推”。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以土地的集约利用为核心,推动城镇规划区内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村地区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园集中、乡镇工业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要大力建设经济循环型城市,引导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实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将积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加强山水资源、生态体系的保护和建设,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促进太湖和城乡河道水质全面好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水青山、清新怡人的人居环境,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7%和4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