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新农村 成都蛟龙在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9: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乐至口音、遂宁口音……还有成都话、普通话,这些来自四川乃至全国各地的人,竟然在成都附近一个小镇外红红火火地做起生意……上千店铺热闹非凡。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片农田,你真会瞠目结舌了。

  这就是双流蛟龙工业港,坐落在离双流县城十多公里的九江镇外。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这个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可吸纳400多户中小型企业聚集发展的工业港,吸引了民
间十多亿元投资,目前已有120家企业入驻。当地1000多名农民进入工业港成为工人,每人年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而这竟然是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的。

  虽然没有投入资金,但在工业港的建设过程中,成都市委市政府及当地各级政府,通过种种创新机制、高效实在的措施,为工业港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新农村试点,在蛟龙工业港体现得尤为充分。这种崭新的成都经验吸引了省内众多迫切的目光。是什么原因使其在短时期内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典型呢?

  根本原因得益于成都市近年来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的探索。其中有几点要素至关重要。

  正视目前城乡差距,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真正付诸实施。今年1~11月,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245.4亿元,同比增长47.1%;而在1~11月,仅市、县财政就安排了32.6亿元投入“三农”,同比增长达到347%!

  抓典型,以点带面。从锦江区的“五朵金花”,到十大郊野公园,再到蛟龙工业港,成都树起了一个个样板,探索出了一条条以点带面、统筹发展的新路。

  主要领导亲自抓。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体制和观念上的障碍,如果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不亲自抓,推进的过程很难。成都经验,正是各级领导亲自抓、落实“一把手”责任的结果。

  蛟龙工业港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产物,它所积累和展示出来的成功经验应该值得借鉴、吸引并创新。(陈舸帆)

  记者调查

  听!蛟龙的人高兴地说

  村民刘小琴(音)说:“工厂起来了,日子要比以前好过。”一家五口搬进了两套80平方米的楼房,出门就是一条双向6车道的蛟龙大道。

  杂货店老板小谢说:小老板们不约而同跑来这里,看中的就是工业港几百家企业带来的人气。

  成都蛟龙企业集团总经理黄玉蛟说:区内3条街道有上千个铺面,现在都开门营业了。工业港现有两万人,这些人的消费需求要带来多少商气?是工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第二产业的支撑才有第三产业的兴旺。

  热线互动

  来!一起体验“蛟龙模式”

  本报今日开通热线86613333-1征集市民考察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

  同样是集中居住,这里的店铺为何家家生意红火?同样是失地农民,他们为什么却有别样的生活?“蛟龙模式”为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为了让市民真切体会“蛟龙模式”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本报将于周日(本月25日)组织市民前往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参观考察。如果你有投资的想法,或者希望了解当地聚集人气招商引资的秘诀,甚至只是想感受一种不同的生活,请拨打86613333-1报名,本报将统一组织前往。( 舒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