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评点中俄不同改革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1:06 新华网 | |||||||||
新华网消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创始人、巴黎政治研究所教授多米尼·莫伊西日前就中俄两国不同的改革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在媒体撰文说,前者不管步子多小,但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后者显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大步迈进;俄罗斯与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泰国《曼谷邮报》19日以《中俄改革之争已没有太大意义》为题,刊发了这篇文章: 10年前,把中俄改革道路进行比较是学术界的一种潮流。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模式
如今,一场新的对比辩论已经开始。这一次比较不是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进行, 因为俄罗斯早已不在比较的范围之内。新的讨论涉及两个新崛起的亚洲经济、人口和政治大国,那就是中国和印度。过去26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8%至9%;印度近10年也实现了类似的增长速度。 借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一个有力比喻,在全球化的“扁平世界”中,俄罗斯似乎失去了它的原有地位。当然,俄罗斯仍是世界第二大核强国。作为世界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它从目前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中获益匪浅。但俄罗斯的人口正在人们眼前消失。由于男性平均寿命只有57岁,这个国家每年将失去近80万人口。事实上,与其说俄罗斯是一个正在现代化的经济巨人,不如说它是一个脆弱的产油国。 坦白地讲,俄罗斯与中国已不能同日而语。“中央王国”衰落了数百年以后,正在骄傲地恢复往日的辉煌。同时,俄罗斯也在跃跃欲试地企图恢复从前的帝国地位, 但这似乎注定不会成功。 俄罗斯显然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大步迈进,而中国,不管步子有多小,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你遇到今天的“俄罗斯新干部”,你会突然有种回到20年前的感觉,因为他们沉浸在对冷战格局的怀念之中。相反,中国经济精英们身着笔挺的西装。 俄罗斯代表着回归过去,而中国正在面向未来,不管这一点是多么地不确定。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些偏见。作为欧洲人,我和像我这样的人几乎本能地对俄罗斯寄予更多期望。毕竟,俄罗斯在文化上仍是一个欧洲国家,即便在政治方面,它与欧洲国家存在差异。然而,我们不会以西方的民主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发展,但我们希望它最终能建立新加坡式的法治体系。 俄中两国人民对自己的看法可以部分解释两国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世界既仰慕中国的活力,又贪恋中国的市场,同时对中国的竞争力感到担忧。这种自我形象令中国人感到欣慰。相反,俄罗斯人被一种阴暗的自我陶醉所驱动。在旁人眼中,他们没有任何引以为荣的东西。他们受到尊重纯粹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苏联遗留下来的核武器和“基督教能量之源”(这是普京第一次对巴黎进行正式访问时提出的古怪名词),而不是因为他们的经济表现或核心制度。 中国和俄罗斯往往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各自的历史和未来。中国人充满自信,而俄罗斯人畏首畏尾。中国精英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会更加强大,中国重返世界强国的行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甚至有一天它会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的确,他们的平静和耐心与俄罗斯人的焦躁和沉默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中国也没有理由宣布获胜。稳定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中国能够感觉到公民社会诞生的阵痛,这使得法治的引入变得尤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