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世纪心血别“深锁闺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2:00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坚 侯希辰

  本报讯 “这部凝聚了福建文化人心血的集成志书应该在今后的时间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昨日,“福建省文化厅集成志书编纂成果表彰总结大会”在福州召开。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办公室向省图书馆以及全省九地市图书馆分别赠送了这套志书。有专家说,应该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等途径,让这部福建文艺百科全书物尽其用,而不是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
费。

  这部志书共11卷,1500多万字,分别是:《中国戏曲志·福建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福建省志·戏曲志》、《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福建省志·文物志》、《中国曲艺志·福建卷》、《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中华舞蹈志·福建卷》。这是我省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载福建文化艺术历史和现状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价值。

  【价值】

  填补数项历史空白

  省文化厅集成志书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柯子铭告诉记者,每一部文艺集成志书都对过去未被认识的给予了科学的定义,对过去未被发现的进行补充记载,填补历史的空白,许多未被证实的得到了证实,过去被误解的恢复了其历史原貌。这11部志书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全面完整地展示了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可以说在各自领域都创造出了许多数得上的第一和突破的贡献。

  “闽”戏发端于宋代

  在《中国戏曲志·福建卷》和《福建省志》的“戏曲志”、“文化艺术志”中,确认了福建地方戏曲的历史发端于宋代,莆仙戏、梨园戏和竹马戏为古老的剧种,是宋元南戏的一支。“福建古老剧种是不是南戏的一支”曾经有过不同意见,如今在国家出版的志书上得到了确认,其意义非同一般。

  明代就有闽“四大腔”

  志书首次确定了福建戏曲声腔的历史地位。《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已经明确地把兴化腔、泉腔、逗腔、潮腔这四个主要声腔载入史册,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告诉人们明代不仅有昆腔、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四大声腔”,还有福建的“四大腔”。

  畲族并非只有畲歌

  在这次编纂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畲族的三个曲种:绍鹊苟、觥觚祈和祝由曲(畲家方言音),首次证明了福建畲族曲艺的存在,改变了过去“畲族只有畲歌”,而没有曲艺的传统观念,填补了中国畲族曲艺史的空白。而在畲族分布最广的闽、浙两省,只有福建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同时,有关专家还首次发现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畲族乐种———闽东畲族巫术道场音乐,以及有100多年历史的畲族鼓吹乐。

  福建木偶

  五大类13歌剧种

  福建木偶戏历史悠久,品种齐全,声腔各异,形式多样,深受群众喜爱却少见经传。这次《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首次将福建木偶戏收录其中,并根据偶型构造和演出形式、表演技艺的不同分为五大类,又根据同类木偶的不同地区方音方言、音乐声腔、角色行当和艺术特色、流布地区,将木偶戏区分为13歌剧种。这是木偶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分种别类的尝试,同时专家根据文献记载和调查,发现了肉傀儡、水傀儡等木偶剧种。

  【看法】

  “养在深闺”等于白忙活

  11卷志书只是把福建民间传统文艺的“基因”保持下来,如何利用这些种子为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服务?

  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潘晗威曾经就文艺集成志书的普及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购买地方志,多数原因为“没有兴趣”、“用处不大”。有60%的人选择上网查看地方志。潘晗威认为要扩大福建文艺集成志书的普及,其电子化、网络化势在必行。

  同时,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仲才告诉记者,志书大多被“养在深闺”里,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他建议应当以动态的方式积极促进福建文艺集成志书成果向现实转化,比如将志书中的内容用于福建本土艺术的实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