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川端康成文学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8:56 光明网

  

走进川端康成文学馆

  川端康成文学馆外景/王炳根摄影田中说,川端就是喜欢年轻的女性,16岁至20岁之间,身材苗条,性格泼辣,所以,他会一直跟随着她(指伊豆舞女),或者离不开她(指驹子)。

  在20世纪的外国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川端康成。此次来日本做访问学者,我只带4本书,其中便有一本《川端康成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日本几乎是重读一遍,且在秋风秋雨中。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母先后在他幼时谢世,两岁之后便随祖父生活。川端家族原是茨木市的大户人家,到了祖父这一辈开始中落,但位于丰川村的住宅与院落还是相当宽裕的,有3亩地,1幢主房,3幢次房,庭院中有10余棵松树,川端康成常躺在树下的石椅上,手枕着头,穿过松叶,望着切碎的天空而奇想。我多次自大阪去京都,都要经过茨木,有时还在此换车,茨木有川端康成文学馆,我当然要去参观访问,只是先前不知。那日与牧野小姐在“藤之家”喝酒,提及此事,牧野在网站上搜索出茨木有此文学馆。自然一阵兴奋,此次来日本,能参观川端康成文学馆为一大幸事。

  9时半在茨木站下车,约好10时与牧野在此会面,但我走下站台,牧野在站台等待,错过20分钟。其实,她也于9时40分钟便到达,直到10时,才走下站台找我,方知会面的地点有误。走出阪急电车站,牧野问路,却被指给另一条道路,待寻得“川端通”又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直到在松下电器厂路边的中央公园,问到了一个明白人,才算顺利找到了“茨木市立川端康成文学馆”,与市立青少年中心并立。

  我以冰心文学馆的名片,从门票处唤出馆长田中洋子女士。田中女士为一中年妇人,很是热情,进入展览室,开始了滔滔不绝的介绍,连翻译的时间也不给留出,牧野却也一直听着,并不请予停顿。我只得失礼地打断她们的絮叨,请求是否可以拍摄。田中馆长先是说,全景可以,细部不可以,我请求拍摄川端9岁时写下的毛笔字,田中说,那字有明信片。我则笑言,咱们是同行,以后您去中国,冰心文学馆的存列任您拍照。这才算是解了围,引来笑声,我可自由拍摄了。

  回到茨木丰川村后,川端康成的祖母在他7岁时去世,之后,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病重在床,展览中存列了一架碾药机,但田中馆长说,那不是川端祖父使用的。而那“日月小孩”的大字,是不是川端的真迹呢?田中馆长答曰,真迹。扫帚的绘画也为真迹,川端儿时曾经想当画家,川端芳子是他的姐姐,“草叶”那一页字便是她写的。可见,他们在儿时的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批改作业时,在写得好的字上画了红圈,这与中国老师批改作业的习惯相同。

  《文艺春秋》是川端的文学恩师菊池宽创办的刊物,川端既为编辑同人,也在刊物上发表作品,甚至他与夫人秀子的相识,也是因为这个刊物。这里有大正十二年(1923年)《文艺春秋》5期,以它黑白的庄严,显示出厚重的分量。《文艺时代》记忆中则是川端大学毕业后与横光利一等创办的刊物,新感觉派的大本营。也是存列5期,其中有这个刊物的创刊号(1924年)。川端执笔《发刊词》,声称:“《文艺时代》诞生的目的,是新作家对老作家的挑战,可以说它是一场破坏既有文坛的运动。”这不仅是以一种反叛的姿态,为自己走向文坛开路的生存战法,而且有着他们深刻的思考:“我们的责任是革新文艺,从而根本上革新人生中的文艺和艺术观念。”现在这些观念也都成了传统了,正如《文艺时代》杂志本身所显示出的历史含量。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的成名之作,存列着初版本,尤有一幅舞女的画像,非常艳丽鲜亮,且有纤细与哀愁之美。田中说,那是画家根据川端在作品中的描写而绘制,舞女身上本来很脏,但是川端不写她的脏只写她的美。“舞女的身上很脏”,田中在另一幅作品,即《雪国》中驹子的绘画作品上再一次使用,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艺人在女人眼中的地位与形象。我猜想,如果以一个女性的眼光去写伊豆的舞女,定是另外的模样了。田中说,川端就是喜欢年轻的女性,16岁至20岁之间,身材苗条,性格泼辣,所以,他会一直跟随着她(指伊豆舞女),或者离不开她(指驹子)。对于《雪国》,我告诉她,这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许多人都能背诵,第一句是“火车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田中说,日本人也能背诵,川端有许多经典的句子,日本人都能背诵。展柜中有川端所描写的清水隧道的照片,有越后汤泽雪国的情景,有前往雪国的地图等等。从试验性写作中走出来的川端,常常是在真实的地点与风情上,展开他的故事与想象,包括他的新感觉。《雪国》的三个版本,这里均有存列,三个版本的不同在于结局不一样,我讲述了中国的译本,田中说,那是最后一个版本的结局,银河从天上泻落下来。川端康成本人也许特别珍爱《雪国》,在他去世前两年,曾以毛笔整部抄写过这部作品。现在这个两大厚本的手抄本就在眼前,一种书法艺术珍品。

  川端在《千羽鹤》中描写了一种乱伦的情感,并且不是一般的乱伦,有着多重的乱伦关系,菊治爱上了父亲爱过的女人、并且是母女俩。有关这个乱伦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但田中馆长告诉我,在《古都》中也有乱伦的描写,只是非常含蓄罢了,比如和服批发商太吉郎看他的养女千重子的眼神。这是专家研究出来的,后来,电影导演认同了这个研究,演员也表演了这种眼神。这让我吃惊,并且极力地回忆中译本中这对父女的描写,却是没有搜索出可以说是乱伦的眼神。如果分析开去,千重子是那样的喜欢父亲随意为她剪裁的和服的腰带,他们在嵯峨野的尼庵中的一场相会,是不是也隐喻了这种情感呢?和服批发商太吉郎年轻时放荡,千重子是他收养的弃婴,长得那么漂亮,在某些场合下出现那种眼神,是不是可能呢?或许,中国的译者与读者,较为粗心,没有觉察到这种眼神?川端描写过的北山杉,我在京都没有见到,这里倒是有北山杉的照片。我问,北山杉的情景是否如故?田中说,那儿已是非常的荒凉。川端写到京都的不少地方,在60、70年代发展时遭至破坏,当时,川端就呼吁要保留这些文化财产,还请他的朋友、著名的画家东山魁夷画下京都的许多寺院。他保留文化遗产的观念是很早的,比如,在大阪的建设时期,曾写信主张保留日本江户时代非常有影响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墓地,当局果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墓碑,只是感觉到怪怪的,怎么在高楼林立中,有这么一处低矮的墓地?川端的这封信,也在此存列。但我在观看北山杉树磨光的情景再现时,心却被揪起:原来千重子的同胞姐妹苗子,竟是以手掌之皮肉,磨光北山砍伐下来的杉木?成了京都的寺院上等的建筑材料?

  我问到《名人》的情况,田中对此作似不怎么熟悉,但她知道吴清源。后来找到一本川端《名人》与《吴清源对话》的合本。吴清源我当然是知道的,吴也为福建人氏,幼年便显示出他的围棋天才,后被带到日本发展。于是,说到福建的另一位作家林语堂与川端的关系,他们曾有一张在机场拥抱的照片,那是在日本召开世界笔会,他们一为日本笔会会长、一为台湾笔会会长,又都是世界笔会的副会长。田中说,正是通过这个世界笔会,川端作为副会长,大力地向世界介绍日本当代的作家,包括三岛由纪夫等。我在展厅没有看到川端康成作品的中译本,问及,田中说,有,在楼上的图书室,并破例带我上了图书室。

  所谓图书室,实际是在一间会议室的墙体前,有一排书柜,放着川端的各种版本的书。中译本只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书,叶渭渠主编。实际上中国出版川端的译作是大量的。问及川端与中国作家的交往情况,田中馆长也不清楚,其实,除林语堂之外,巴金、冰心均

走进川端康成文学馆

  川端康成文学馆存列室内景/王炳根摄影有交往,他们还曾在镰仓的家有过合影。但田中馆长却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1941年,川端曾应邀到过满洲访问(即中国的东北三省),最近找到一个未经冲洗的胶卷,冲洗后发现,那是他在满洲的照片。我知道川端对战争的态度(其如《重逢》中,川端对战败后回国的士兵有过这样的描写:“事实是,这些复员兵总是一副纯朴的表情。”“战败后日本人的样子,还不至于虚脱得像外国人认为的那样严重。复员兵的激情,可能还在翻腾吧。的确,他们吃过人类不能吃的东西,干过人类不能干的事情,九死一生,终于回国了。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纯洁之情”。),也似乎知道他30、40年代去过中国的东北,回国后没有写过任何文章。可为什么没有冲洗这个胶卷呢?没有冲洗而又加保留,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感情呢!

  与许多大作家相比,川端的照片不多,而川端各个时期少量的照片,均为忧郁而严肃型的,只有一张在笑,那是他在寓所得知获诺贝尔奖的消息后,记者抢拍下的镜头。我不用“开怀大笑”,只是说在笑,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堆满笑容,但仍似一种苦笑,也许他的一生中就没有开怀大笑过。所以,报社、杂志的女编辑很怕向他约稿,他太严肃了,太忧郁了,而一旦收到他的稿子,便都会激动地哭起来。

  川端在自杀之前,没有任何的迹象,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大概只是突然想到自杀便自杀了”,田中馆长这样说。我想,大概不是突然,自杀也许是他一生的课题,只是在那一天实施罢了。你看他那一张自小就忧郁的脸,他那对自杀的赞美之词(对芥川,对三岛),自杀也可能是他人生的必然之旅。只是接踵而至的成功,使他推迟了自杀的时间罢了。展览室中自然没有川端自杀时的任何实物与图片,只有一张自杀前写给比他小24岁的忘年交石滨恒夫的一个“亥”字。一只黑色的狗,本命年的手书。时为昭和46年2月,即1971年2月。

  一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逗子市小坪的玛丽娜公寓的工作室,打开了煤气的阀门,口含煤气管,不是突然,而是从容地、静静地躺在他自己铺好的棉被上,陪伴他的是威士忌酒与酒杯。

  展览室门前那尊铜塑头像,也是忧郁的,那是留在人间永恒的川端康成。

  ※附记

  田中馆长陪同我参观,直至午后一时三十分,却是没有让我坐一会儿,没有喝一杯水,未赠送一张明信片,但她的讲解却是充满了热情;再记,茨木市立川端康成文学馆,面积500平米左右,由市政府拨款,人员定额3人,临时工2人,门票200日元,茨木市民无料(免费),却是无人前来参观,日本各地、世界各地来此参观者时有;又记,举办川端康成文学讲座时,听众均为60岁以上的老人;川端康成纪念馆在日本尚有两处,即镰仓市川端康成纪念馆与东京日本近代文学馆中的川端康成部分。

  2005年11月25日于日本大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