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竞争策略已到调整之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11:10 解放日报 | |||||||||
●主持人:本报记者支玲琳●嘉宾:蔡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先富再老"。但我国不同,人口结构的演变趋势是"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很快;劳动力优势丧失的同时,资本优势的积累未必能及时跟上。这是此前其他国家都未曾出现过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有积极的应对准备。
访谈背景:“不要鼓吹涨工资,否则会令外资流失、工人失业”,只要谁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往往会招来一片“奇谈怪论”的叫骂声。 反对者不是没有道理。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上涨,这自然而然。不过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对外资有着怎样的吸引力。面对“民工荒”后的工资上涨和已经出现的一些跨国公司的投资转移迹象,出现上述忧虑已不是杞人忧天。 要么涨工资,要么外资流失,对我们这样一个引资大国而言,难道只能是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抉择? 主持人:都在说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但现实感受似乎没那么强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在用工量最大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来只涨了68元。难道是这样的工资增长速度引起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的担忧? 蔡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被分割了的市场。长期以来,以城市劳动者为对象的正规就业部门工资水平增长很快。相形之下,以农民工为主的非正规就业人群就没这么幸运了,不仅工资低而且增长缓慢。当然这种工资增长得不那么快是做出了贡献的,它使得大量的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找到了工作。整个“十五”期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年以14%的增速在扩大。试想,一个国家如果整体工资水平增长很快,那么劳动力就业机会怎么可能扩大得那么快? 但从前年开始的“民工荒”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民工工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整体上工资水平上涨太快,甚至持续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就有些担忧了。站在个人的立场,如果我已经有了工作,当然希望每年工资上升10个百分点,这样很快我的收入就能增加。但如果放眼全体就业者,你就会发现,我的工资上升越快,别人找工作也就会越难。实际上,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无法提高,或者提高得慢,而且收入差距也会拉大。当然,劳动力价格的趋势肯定是上升的,但如果能把工资水平的上升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幅度和速度范围内,那么就可以尽可能扩大就业量,未就业者加入就业中来,这也等于是增加了一大块收入,这样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也能比较公平。 主持人:此前很多人批评“不涨工资论”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过去20多年的增长是“血汗式的增长”,是建立在工人低工资、低保护的基础上的。以前劳动力成本被低估了,现在上升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听来颇有道理。 蔡窻: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吸收了大量农民工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都很高,没有受到过什么行政干预,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劳动力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说低廉,那也只是因为没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消化掉。一个国家不可能把全国的劳动力价格给系统压低,所以没有道理说“低估”。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把工资水平和劳动保护、工作条件、社会保障混为一谈。有些外资企业,尽管员工收入很高,但社会保障、福利却十分薄弱;过去,尽管工人收入很低,但在福利方面却十分完善。我想所谓“血汗式的增长”一说,恐怕更多地是对劳动保障和保护没有跟上的一种反思。虽然我不赞成迅速提高工资,但是一定要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制中来,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实也是一个契机,可以促使“中国制造”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提升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来。但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比较优势的缺位呢? 蔡窻:引起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如今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逐年下降,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走到有限过剩,这在其他国家需要上百年的人口转变,但是我国只用了二三十年。这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比较快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尽管我国劳动力基数庞大,但是这种大规模劳动供给,来得快,去得也快。尽管我国劳动力现在每年仍以正数增长,但到2015年以后就可能成负的了。 我的估计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应该能持续到2015年。但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后,我担心会出现一个比较优势的真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在发展早期都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因此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力上;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资本开始丰富,劳动力减少,可谓是“先富再老”,于是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顺理成章。但我国不同,人口结构的演变趋势是“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很快;劳动力优势丧失的同时,资本优势的积累未必能及时跟上。这是此前其他国家都未曾出现过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有积极的应对准备。 主持人:劳动力价格上升加上老龄化,那么是否意味着:在或近或远的将来,劳动力资源将难以成为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可资依赖的优势? 蔡窻:没有这么悲观。因为有庞大的基数,我想即使在2015年以后,我们仍然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数量上没有太大问题。而此外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相对高的人力资本。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并非如想象中那般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同等水平国家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中,我们的劳动力素质都是遥遥领先的。发展经济学发现,中学入学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变量,能够特别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我国20-30岁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也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只是低工资,更在于相对高的素质。 所以,既然现在劳动力价格上升是大势所趋,那么在劳动力素质上应该有进一步的提升。在相当程度上,投资者综合考虑的是劳动力的“性价比”。所以,我们的目光不要只盯着别人会进来什么,更要考虑我们能做什么———发达国家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如果生产水平差距太大,那么我们只能做很低端的东西,丧失先进产业转移的承接机会。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用质量来替代数量。现在该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策略做出调整的时候了。毕竟,数量可以充裕,也可以不足;但质量不同,一旦提高就不会下降,而且不断累积不断提升,有着长久的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