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克俭改造:“最大棚户区”五年完成完美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14:47 东北新闻网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克俭”之名意味深长。在沈阳,克俭是沟通皇姑、铁西与和平,被铁路三面包围的三角地区,0.6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挤着6000多户人家。5年前,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棚户区”。如今,克俭小区的高楼已成为工合桥旁的新路标。克俭老住户的回忆

  12月22日上午,阳光透过铝合金窗户洒在克俭小区一栋楼12楼的房间里。72岁的房
主于振海摸着烫手的暖气,在阳光下惬意地看着小区里的高楼。窗外台上的积雪让他的思绪飞回到20年前的那个冬夜。老于一家七口挤在一铺炕上,因为炉子忘熄了,差点儿没能再醒过来。“多亏了老街坊们啊,把我们送到四院才救了回来。”如今,老两口住在80多平方米的高层里,还时常想起在棚户区度过的40个年头。

  “要饭的都有个戳棍儿的地方,当时咱家就没有!”老于自嘲的比喻并不精妙,但让人印象深刻,“一家七口挤在一铺炕上,晚上不敢翻身,一翻身地方就被人占了。当时最怕的是来个亲戚,没地方下脚!现在敞亮多了,来十口人都能安排得下。”五年前难忘的动迁

  老于家的日子只是旧时克俭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克俭住了20多年的兴隆社区党委书记刘丽把那段日子概括为“冬天有冬天的愁,夏天有夏天的愁”。天寒地冻,屋里的地面都冻得鼓大包,家家房子下陷,开不开门。夏天最怕下雨,天气一阴就要准备沙袋堵门,否则就要水没炕沿儿……

  从老照片上“回顾”五年前的克俭地区,是令人眩晕的。铁道从棚户区中间穿过,低矮破败的各式趴趴房凌乱地挤成一团。小烟囱林立,电线拉起的蜘蛛网密布 ,房顶上堆满了砖头、煤坯、油毡、破车圈,宛如一个垃圾场。

  2000年6月2日,刘丽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动迁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克俭开始迈向新生。2004年11月,第一批回迁户住进高楼。如今,克俭地区26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5年时间,克俭从一个标志进化成另一个标志。沈城棚户区的告别

  “居住条件改善了,老百姓的心气儿也足了!”克俭街道办事处副书记许戈说。在许戈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组克俭街道改造前举行各类活动的照片,每张照片的背景都是破烂的小房和街道。“当时克俭地区最高的建筑是咱街道的小二楼,开展活动最愁的就是场地。忙着打煤坯、拉黄土、堵房顶,没心思参加居委会的活动。”改造后,原来克俭街道的9个居委会合并成3个社区。今年,每个社区都给居民挨家挨户发放了“亲情卡”,居民打个电话,有困难社区帮助解决。今年夏天,街道组织露天电影,一部《南征北战》,吸引了近千名居民观看。“在克俭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老百姓这么高兴,连摆摊儿的都提前收摊儿给放电影腾地方。”社区干部刘丽回忆道。

  克俭、寿泉、华山、明廉、向工……这些棚户区曾有同样的称号———“沈阳最大棚户区”。随着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的加快,这些老牌“最大”被一一改造。今年沈阳市计划拆迁5万户棚户区居民,拆迁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拆迁量创历史新高。到明年,沈阳市剩余的8万户居民将全部告别棚户区。 ( 沈阳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