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台海形势分析 《反分裂法》促和平统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17:28 经济观察报 | |||||||||
记者 王义伟/文 2004年3月19日,一桩莫名其妙的枪击案使陈水扁再一次赢得台湾大选,也导致这个小岛上的2300万人陷入更深一层的族群撕裂。 与此同时,在海峡对岸关心两岸问题的大陆民众中间,失望、愤怒、焦躁的情绪开始
感到焦躁的不仅仅是大陆民众,海外华人也坐不住了。 5月9日,访问英国的温家宝总理与当地华侨华人、旅英人士座谈,76岁高龄的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当面向温总理慷慨陈词。他说,要尽快制定统一法,刻不容缓。温总理当场回答,“你关于祖国统一的意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我们会认真考虑。” 单声当面向温总理建议制定统一法的消息经过中新社的报道,立即在国外内引起强烈反响。几天之后的5月12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有关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包括以法律手段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我们都会认真地考虑,并予以采纳。 5月13日,笔者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评论,列出制定《国家统一法》的五大理由,并预测,海外华侨建议制定的统一法有可能以极快的速度进入立法程序,并在2007年年底之前浮出水面。 谁也没有想到,相关法律来得如此之快。 反击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以上是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的第一条。 因为当面向温总理陈词,一夜扬名的单声被全国政协邀请,参加北京两会。春风满面的单声,对任何一个记者的采访都是热情接待。但是,这位老人大概没有注意到,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并不是他当初所建议的《国家统一法》。 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的法律。 对《反分裂国家法》进一步分析,这个结论就会更加清晰。该法第七条规定:“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三)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六)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如果我们需要一部《国家统一法》,以上才是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反分裂国家法》中,这些内容,被安排在两岸协商谈判的事项中了。而且,这一条款中的“有步骤”、“分阶段”、“灵活多样”等字句,也表明了大陆的一个重要观点,两岸统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出现这样的落差,是有原因的。 当2004年3月台湾内部发生剧变之后,很多人想到的,是一步到位,制定一部统一法,将台湾问题彻底解决。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这也不完全是一种情绪冲动,因为在这之前很长的时间内,台海两岸不断有传言传出,传说大陆准备公布统一时间表。 但是,《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让更多的人明白了,大陆高层通过这部法律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一种急于统一的心态;这部法律是要告诉世人,大陆被“台独”逼急了,再逼下去,大陆就要动手了。 从这个角度说,《反分裂国家法》是一次被迫发起的自卫反击,而不是主动出击。 依照目前的趋势,这部法律至少可以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岛内的“台独”势力不至于产生冒险的冲动。 双战 离开美国因素谈论台湾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实上,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中间,早就流传一句经典语录:从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离,是经过华盛顿。这样的评判,大陆人听起来非常刺耳,但某种程度上,这是现实。如果没有美国,早在1949年,两岸就统一了;因为有了美国,两岸的统一,肯定还会生出很多波折。 虽然美国依然是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干扰因素,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量,是持续下降的。 1979年中美建交前,美台关系是军事同盟关系。在中美建交前的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断交、废约、撤军三个先决条件,结果美国人全部照办。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美台之间的断交、废约、撤军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之后,美国开始玩起了两面策略。在法律文件上,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与台湾关系法》并列,售台武器更是历任美国政府牵制中国的拿手好戏。 但是,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国力日渐强盛,加上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人发现,台湾这张牌,越来越玩不动了。这种迹象,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越来越明显。 所以,有学者认为,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已经出现了“去核心化”的迹象。 当然,不管是不是核心,只要有机会,美国总是要在台湾问题上插一腿。 笔者分析,美、台之间的关系发展,有5种可能。 第一,台湾投奔美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这并不是凭空想象。很多年前台湾岛内就出现了一个“51俱乐部”,其目的就是要让台湾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第二,台湾独立,像日本一样,在军事上受美国保护; 第三,两岸长时间不统不独,美国从中渔利; 第四,两岸和平统一,美国参与统一过程,并尽可能保持在台湾的影响力; 第五,大陆进行武力统一,美国强力干涉,大幅度削弱中国国力。 以上5种可能,第一、第二种,几乎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美国人要做的,就是第三种,保持两岸不统不独;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退到第四种,再做不到就退到第五种。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人已经在为最坏的局面打算了。 在即将出笼的4年防务研究报告中,美国国防部继续坚持所谓的“双战计划”,也就是说,美国要维持足够的现役和后备兵力,同时应付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中,其中的一场是击败并占领敌国,另一场战争是击败敌人但是不必要占领其首都。 如果笔者的猜测没有错,美国国防部的所谓双战,都有具体的国家指向,其中之一可能是伊朗,另一个则是台海地区。 边鼓 敲边鼓的是日本。 很多日本人坚持一个观点,如果中国统一了,对日本的影响是致命的。日本前驻泰国大使冈崎久彦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今年2月,日本《呼声》杂志刊登了冈崎久彦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篇讲话稿。在讲话中,冈崎久彦首先认定台湾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认为无论是从东亚局势看,还是从世界整体局势看,长远来说没有比台湾问题更重大的问题。冈崎久彦认为朝鲜问题、恐怖主义、中东问题都不足以和台湾问题相比:朝鲜问题的发展,即使让近百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即使朝鲜的导弹击中日本本土或美军基地,也是局部的;恐怖主义和中东问题,虽是大问题,但是由于其他国家为了维护同美国的友好关系,不会干预太深,也就不会因此影响大国之间的势力均势,所以也不是大问题。 但是,台湾问题不一样,台湾问题的演变给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几乎等同于地壳变动。冈崎久彦尤其提到了中国一旦统一将给日本带来的影响。他认为,如果中国统一,中国的国力将飞跃性地增大,以往因为被浅海和列岛线包围而活动受限的中国海军,将面对广阔的西太平洋。对于日本来说,除东北航线以外的所有海上航线都会受到遏制,中国在战略上将比日本明显处于优势。另外,支撑东南亚经济的华侨历来分为亲大陆、亲台湾和中立三种立场,如果中国统一,华侨借助中国的力量,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将会大大增强,这对日本半个多世纪努力经营的与东南亚的关系,将产生严重影响。 正因为台湾问题对日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2005年的时候,这个敲边鼓的,走上前台了。 今年2月19日,美国与日本两国的国防部长、外长举行了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双方会后发表的声明第一次将台湾问题列为两国共同关切的安全事项。这份声明标志着日本在干涉中国的两岸统一问题上,走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危险的第一步。 250天之后,美日又走出了更具实质意义的第二步。 8月29日,美国与日本两国的国防部长和外长又一次举行了会议,并签署了一份新的军事合作协议。这份协议不但大幅度加强了美日军事合作,而且无论是军队训练还是兵力部署,明显是冲台海地区而来。 具体到空军的合作:一是美国将和日本共同使用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汉森军营以及岛上的其他美军设施;二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司令部将迁往美国空军横田基地,与美国第五空军司令部相邻。 陆军方面,美军的调整是一进一退。一进,就是原本设在美国本土华盛顿州的美国陆军第一司令部,变成可以流动的“据点司令部”,并将其转移至日本神奈川县的座间营地。这个司令部没有下属部队,但是可以调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精锐部队。一退,就是将冲绳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后撤至关岛,远离中国军队的短程导弹打击范围。 日本媒体评论说,通过这一系列调整,美国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日本使用P-3C侦察机收集中国军队情报;通过运输物资对美军进行后方支援;协助美国进行导弹防御,以免驻日美军基地及美国本土遭到攻击。 在笔者看来,美日军队的这一系列调整,隐含着一个重大战略意图:和平时期,日本在前面,承担更多的侦察任务;一旦台海发生战事,美军冲在前面,日本殿后支援。这样一来,美国和日本的军队,事实上已经连为一体,成为联军,虎视眈眈看着台海地区。 也许,在两岸的统一进程中,我们所要面对的最难缠的对手,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蓝绿 在台湾岛内,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是一场蓝绿大战。2000年是3月18日,2004年是3月20日。如果不出意外,2008年的大选,应该是在3月15日。 蓝营的人选已经没有悬念,英俊潇洒的马英九,惟一一个在选举中击败过陈水扁的马英九,早已做好准备,剑指2008。 遗憾的是,马英九的对手,不再是陈水扁。陈水扁已经干了两届,不能再连任了。也正是因为时日无多,不能提早跛脚,现在的陈水扁用尽权术,让4个有实力接班的人斗成一团,绿营角逐2008年大选的人选因此迟迟不能出线。 尽管如此,很多专家学者判断,2008年和马英九同台竞技的,十有八九是刚刚辞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 苏贞昌这个人,实力不输于陈水扁。笔者预测,如果2008年的台湾大选果真是苏、马大战,双方的胜算各有50%。 第一,个人性格方面,马英九虽然以改革的面目出线,但行事准则中规中矩;苏贞昌则有“冲冲冲”的外号,性格直爽,敢打敢冲。这一点,双方难分伯仲,苏贞昌似乎略胜一筹。 第二,在选战经验方面,马英九两度胜选台北市长,而苏贞昌则是两度胜选台北县长,而且,台北县是台湾第一大票仓。在第一次胜选台北县长之后,苏贞昌走遍了下属的29个乡镇,利用行政资源解决各种地方问题,积累了雄厚的基层实力。在2001年底的连任竞选中,民进党在台湾北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苏贞昌以过半数的高票连任,成为民进党在北台湾一片蓝旗中最重要的桥头堡。 第三,在选战队伍方面,马英九有自己市长任内的带出来的马家军,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至于国民党,马英九正全力进行改革,改革的成效是否能在2008年的选战中体现出来,还是未知数。反观民进党,在2004年陈水扁赢得大选之后,民进党开始有意识地栽培中青年精英,一批40岁左右的民进党成员出任要职,他们中间有的人仅有35岁,就担任相当于大陆部级官员的职务。这种现象,被岛内观察家称为民进党第三代集体就位。岛内舆论认为,这批民进党的第三代,看起来虽然年轻,但是他们在大学时代就有了丰富的组织、论述与斗争经验,毕业后多半曾在社运领域冲锋陷阵;1991年台湾“国会”改选期间,他们纷纷参选,或者担任“国会”助理;1994年,他们协助陈水扁攻下台北市长宝座,并开始在台北市的基层单位任职锻炼;到了2000年大选,他们在协助陈水扁赢得选举之后,又有了在“中央”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或者协助相关首长的经验;2004年大选,他们又立下汗马功劳。从在野到执政,民进党第三代在过去15年内已得到完整的历练,这种人才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无法通过考验者更已遭到无情淘汰。这批人马虽然年轻,却见过大风大浪,骁勇善战,思路清晰,并具备改革精神、反省能力,其实力实在不容小觑。 第四,虽然陈水扁的支持度持续下滑,刚刚结束的县市长选举也以民进党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民进党基本支持群众没有变,而且,民进党的支持者非常固执,有所谓“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一说,甚至有支持者因为民进党选举失利自杀身亡。而国民党,尽管赢得了地方选举,但是胜选之后的地方首长,如果施政业绩不佳,反而会成为包袱,沦为被攻击的对象。 第五,在外部因素方面,绿营因为强烈的“台独”色彩,事实上是得到美国支持的,蓝营的政策主张得到了大陆方面的赞赏,双方的交流也很密切。两相比较,到底是美国影响力大,还是大陆影响力大,很难说清楚。 所以,2008的台湾大选,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归根 大约在1760年左右,一位家中排行老三、名叫陈乌的年轻人离开自己的故乡福建诏安县三都镇磁窑村,漂洋过海到台湾谋生。之后,陈乌及其后代子孙繁衍、生生不息,成为陈姓家族的一枝。陈乌被这个家族尊为来台始祖。1951年,陈乌家族的第九代又添新丁,取名陈水扁,就是现在的台湾当局领导人。 200多年的朝代更迭,当年的三都镇磁窑村已经更名为太平镇白叶村。陈乌离开的那个村子是白叶村13个自然村之一,叫做星斗村。村里有一个客家人传统的圆形土楼:星斗楼。陈乌就是从这个楼出走的。 2004年台湾大选结束后不久,笔者赴福建采访,专程造访星斗楼。 星斗楼不大,直径约有40多米,16间房屋,现在住着9户人家。虽然经过修缮,整体看起来仍然相当陈旧。外墙有不少地方墙皮脱落,露出年代久远的泥砖。惟一让人感觉不同凡响的,是门上贴着的一幅对联。上联:放眼星斗罩台海;下联:急盼两岸共和平;横批:振兴中华。 出面接待笔者一行的是64岁的陈水滚。按照辈分,他比陈水扁高了两辈,陈水扁应该叫他叔公。 陈水滚说,确认陈水扁是自己家族的后代之后,星斗村人在欣喜之余,感觉也有点复杂。族人希望陈水扁在第二任内能够真正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果真如此的话,就是陈家出了一个大孝子。如果他继续搞台独,就是陈家的败类。话虽然这么说,笔者注意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陈水滚每一次提到陈水扁,都是一口一个阿扁,显得非常亲切,像是谈论自己的孩子。笔者相信,这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自豪和喜悦,无法隐瞒。即使是对陈水扁的批评,也看得出,是作为同一家族的人流露出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和无奈。这样的心情,非陈姓族人,恐难体会。 有一位台湾作家这样给故乡定义: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祖先流浪的终点。 对于陈水扁来说,他的故乡是台湾台南县的官田乡西庄村,那是他的9世祖先陈乌从大陆流浪到台湾的落脚点;而对于陈乌来说,他的故乡则是大陆的漳州诏安。再往前推,陈乌的祖先陈元光的故乡则是河南光州。公元669年,年仅13岁的陈元光随父出征南下福建,征战数年平定闽南蛮夷,最终创建漳州,成为开漳圣王。从河南、到福建、再到台湾,我们看到了陈姓家族的一枝,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的迁徙路径。 不但陈水扁家族,事实上,所有的台湾人,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根据地质资料,台海两岸之间有一道浅滩,一般深度不超过40米,被命名为 “东山陆桥”。由于海平面的变化,“东山陆桥”至少有7次露出地面,使大陆和台湾连为一体,最近的一次距今约8500年。大陆学者普遍认为,闽台两地早期的人类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东山陆桥”完成的。海平面降低时,古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因为追逐华南动物群的足迹,跨越“东山陆桥”进入台湾;海平面升高以后,先民们则从水路进入台湾,并把大陆的远古文化带入台湾岛内。 这就是血脉相连。 尽管有人主张“台独”,尽管有美国、日本的干预,但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与超过八千年的血脉相连相比,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相比,海峡两岸曾经有过的分离是短暂的。自从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中国人的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在持续进行之中,而且越来越紧密。叶落归根的自然法则,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如果美国人、日本人了解这段历史,他们对于台湾问题,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2008谁主台海,已经不需要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