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2月24日上海逝世享年90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0:52 新文化报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2月24日上海逝世享年90岁

  5月8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右)在上海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

  这是宋楚瑜向汪道涵赠送礼品。 新华社记者张明摄

  享年90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原上海市市长

  马英九唁电:道涵先生长期致力两岸关系,以温和理性创意之风格,扮演关键角色,对增进和平交流,贡献卓著。

  连战唁电:道涵先生致力两岸关系,德高望重,所做努力和贡献,永为各方景仰。

  告别汪道涵

  汪道涵遗像

  汪道涵,安徽嘉山人,1915年出生。

  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县长、行署副主任、专员、地委委员等职。1946年至1949年,任苏皖边区政府财政厅、建设厅副厅长、华中军区、山东军区军工部长、政委、省财办主任、财政厅长。

  1949年后,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1953年后,历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中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后,汪道涵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市长。1986年任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1991年12月起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1993年11月被推选为第九届上海市工商联名誉会长。1994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董事会聘为名誉董事长。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汪道涵曾获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学荣誉博士称号。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讲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城市经济、经济管理等课程。

  ■链接汪老过世恰是辜振甫忌日

  海协会长汪道涵先生昨晨在上海病逝。据报道,昨天刚好也是辜振甫先生的农历忌日。辜汪二老相继离世,二老的情谊和风范,也永远载入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昨天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一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汪会长去世的消息也是刚刚传到北京,各部门负责人得知讯息后,立即赶到协会处理相关事宜。目前,协会上下正在商讨汪会长的治丧事宜,具体方案还未确定。”此外,昨天上午,记者从上海有关方面获悉,汪道涵会长病逝于上海瑞金医院,病因目前尚未公布。

  海协向台海基会通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24日晨因病不幸辞世后,海协于午间具函通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24日下午,海基会给海协回函,函电全文如下:“贵会本(12)月24日函敬悉。有关贵会汪会长今晨于上海病逝的消息,业已转告主管机关。谨代表我方表示沉痛哀悼之意,并请转告家属节哀。”

  马英九、连战、宋楚瑜等发唁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后,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分别致电海协,对汪道涵会长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马英九唁电全文如下:“惊悉道涵先生逝世,令人痛悼!道涵先生长期致力两岸关系,以温和理性创意之风格,扮演关键角色,对增进和平交流,贡献卓著。敬请先生亲属节哀顺变。”

  连战唁电全文如下:“遽闻道涵先生仙逝,至感哀悼!道涵先生致力两岸关系,德高望重,所做努力和贡献,永为各方景仰,足令两岸人民永远怀念!谨向先生亲属诚挚慰问。”

  宋楚瑜唁电全文如下:“惊闻汪老先生于今晨辞世,不胜悼念,特电敬致哀忱。对汪老先生长期沟通两岸事务之付出和贡献,深表敬佩与肯定。今年五月间,个人及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成员代表一行蒙汪老先生拨冗于上海会面,先生之精辟见解及对两岸和平之企盼,令人景仰。遽遭大故,伤痛逾恒,尚祈节哀珍重。特电专唁,敬颂礼安。”

  郁慕明唁电全文如下:“惊闻汪道涵先生辞世,慕明率新党同志同申哀悼: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哲人其萎,民族同悲;风木萧萧,典型长存!”

  辜振甫遗孀发文悼唁汪道涵

  海协会长汪道涵昨晨辞世,曾经和夫婿辜振甫一道,和汪道涵有过数面之缘的辜严倬云,昨晚发文悼唁。

  辜严倬云悼唁文内容如下:

  惊闻汪老过世,本人及家属均深感悲痛。

  振甫与本人在汪老生前,虽仅数面之缘,但对两岸关系的关切心意相同,引为知己。

  振甫辞世,汪老更派专人前来悼唁,令人感动。

  如今汪老亦已大去,我们除对汪老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外,更盼两岸关系能再创新局面。

  汪辜会谈成绝响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会谈举行了两天,辜振甫董事长和汪道涵会长展现了高度的智能,克服会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成会谈顺利举行,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协商,也带动了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好局面遭到了李登辉的蓄意破坏。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访美为借口,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陷入危机,第二次“汪辜会谈”受到阻碍,两会协商被迫停止。直至1998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气氛有所缓和,辜振甫与汪道涵才再度会面。1998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会长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这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还达成了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但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辉的破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了两会商谈的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拒不承认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陷入紧张僵局,两会未能再续协商,汪辜无法再度会晤。

  2005年1月3日,辜振甫逝世,汪道涵电唁深表哀悼,唁电说:“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沪上之晤,竟成永诀。……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12月24日汪道涵会长逝世,台湾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哀悼与缅怀。

  ■爱好

  平生最爱逛书店

  学者风度,务实性格,平易近人,这是海内外媒体对汪道涵的一致评价。汪道涵刚刚卸任上海市长时,有个美国记者在谈及他对汪道涵的印象时说:“汪道涵卸任后,除应聘到复旦大学任经济系教授外,还应聘到美国塔夫茨大学讲学。他本身就是个专家,又做了5年多市长,胸中有盘棋,手中有数字,非常有条理。”

  汪道涵最大的嗜好就是“逛书店”,上海大大小小的书店里,经常可以见到这位市长的身影。他喜欢买书,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科技专著、经济理论,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

  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都堆满了书籍,每次工作至深夜,回家后他还要从床头的“书山”中取一本看看,有时到凌晨仍手不释卷。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等

  2005年两岸关系大事记

  1月3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去世,海协会长汪道涵的个人代表赴岛内吊唁。

  1月27日,在纪念江泽民发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十周年座谈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岛内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到大陆来,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1月29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087号航班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台北。这是56年来首架飞往台湾的祖国大陆民航班机。

  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联组会上,发表了对台工作四点意见,提出“四个决不”,对当前对台政策进行全面概括:“坚持一个中国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月14日,全国人大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应中国共产党的正式邀请,带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并与中央台办达成了十二项共识。

  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达成“胡连会五点愿景”。

  5月3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上海宣布,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7月6日,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

  7月16日,马英九在中国国民党主席直选中获胜。

  7月17日,胡锦涛电贺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8月1日,大陆正式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

  10月25日,大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10月28日,大陆旅游考察团赴台考察。

  11月21日,国台办公布2006年春节包机计划。

  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胜选。

  12月24日,海协会长汪道涵去世。

  2005年5月2日,海协会长汪道涵(右)向连战赠送《江山如画》的国画 资料图片(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