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东西,咂摸出新味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11:01 解放日报

  金钱,买不到逝去的时间;金钱,买不到过往的历史;历史,由各种载体构成,建筑、习俗、产业、文化……时光流逝,载体不免老旧黯淡。有人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理解为“新”,于是,老建筑、老马路、老物品、老习俗,拆的拆,丢的丢,历史的印记渐渐无影无踪。

  上海创意产业,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让“老东西”焕发出新价值,创造出新
生活。

  老房子,新韵味

  它,年逾古稀,斑驳的外墙,横七竖八的电线如蛛网般披挂;

  它,年近花甲,破败的窗棂上积满尘灰,外墙上油腻水迹滩滩;

  它的近邻,是一幢幢洋溢现代气息的高楼,窗破墙旧的它,如美人脸上没有洗净的一块污垢;

  它的身下,是衣冠楚楚的都市人流,门楼灰暗、锈迹斑斑的它,似碧蓝天幕上不慎沾染的一点墨汁……

  无一例外,它们坐落于黄金地段,市中心的石库门楼中,苏州河的堤岸边……无一例外,它们拥有骄人的历史,或是名扬史册的抗战据点,或是孕育过大厂名企。随着产业的转型,随着工厂的倒闭,人走了,机器停了、撤了,它们如长途跋涉后的老者,不可抑制地暴露出苍凉和疲惫。在日新月异的都市里,它们的不合时宜日益触目。

  上海浓墨重彩规划的创意产业,创意地让这些老建筑、老厂房“老的价值”呈现出它的独特、它的稀缺、它的珍贵。

  这还是“田子坊”吗?上世纪30年代的弄堂工厂,如今没了蛛网电缆,没了瓷砖外墙,外墙一片柠黄,一片红橙,充满艺术梦幻氛围。进驻其中的,是一家家艺术工作室,是一个个创意设计室。木工工厂成了陈逸飞工作室,板金车间成了创意产品展示厅,昔日的旧厂房摇身一变是陶艺馆,皮革制作工场成了不同肤色设计师脑力激荡的中心。来自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们,将田子坊蜕变成“上海的苏荷”。

  这还是四行仓库吗?苏州河北岸,曾经的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共享的仓库,曾经的抗日战场,如今原貌宛在,内部却是空阔的创意仓库,法国AS工作室、新加坡东方良品等海内外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机构竞相而来,老库房里“秀”时装发布,斑驳老铁门旁演绎广告拍摄。

  这就是八号桥,原来的上汽制动器公司8栋厂房,依然钢梁飞渡屋顶,却已是创意建筑、创意家具的设计前沿,法国文化上海活动刚启帷幕,如外星人飞碟般造型的家具设计又唱新曲,生活经艳精品坊、史基摩·欧文&美尔建筑设计咨询公司、设计金茂大厦的SOM公司、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室纷纷飞入这座创意之“巢”。

  这就是时尚产业园,原来的上海离合器总厂厂房,外墙依旧褐色,内部依旧混凝土石柱矗立,却已转换门庭。毛戈平形象设计工作室里顾客盈门;各类品牌发布会连轴开。入夜,这里灯光耀眼,人流不息,昔日老厂房,成了感受时尚的新天地。

  上海已经挂牌的36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基本上都选址于老厂房、老仓库。老建筑中高阔的空间,让创意设计师布置出或古典、或写意、或空灵的创意工作环境;老建筑中漂浮的岁月气息,浸润的文化磁场,让创意设计师的思绪在时空交错中,迸发创意的火花。短短一年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进驻中外千余家设计机构。

  老材料,新魅力

  说藤艺家具,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田园风格。在都市人越来越追求现代感、追求简约风格的今天,藤艺家具退出了卧室,退出了客厅,退出了阳台,古老的材质,难登大雅之堂。

  假如你去过淮海中路香港新世界大厦“创意之窗”,你会痛悔:观念怎么这样陈腐。你会心动:哪儿有售这样的藤艺家具?

  还是那些藤条,经过家具设计大师肯尼思的创意设计,家具的形态、风格完全变了:三四米长,如西式沙发般宽大,藤条被镂空编织成一个个小四方形做沙发支架,靠背、扶手方方正正,配着白色的坐垫和靠垫,充满写意风格;一个半圆形的美人靠,藤条漆成褐色,编得密密实实,铺上白色的布艺坐垫和靠垫,十分大气;最让人流连的是一张长餐桌,玻璃做台面,而支撑玻璃的是一条条搭成横S型的木造型。这个来自菲律宾的华人设计师,将藤艺这个东方的元素,与西方的现代家具风格和谐地融合于一体,成为独一无二的创意家具。

  白瓷碗、白瓷茶壶,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最朴素的,但华人设计师王侠军却用白瓷材料,将杯盘碗盏壶设计出诗意境界:一款“帝国记忆”的茶壶上部如人的肩膀,宽平厚实,四脚笔直站立,恰如一位盔甲穿戴整齐即将冲锋陷阵的将军,充满威仪;而名为“芭蕾”的茶壶,茶壶柄直角立在桌上,圆圆的壶身上宽下窄,底端如锥子一般立在桌上,造型宛如芭蕾舞演员正踮起脚尖优雅地旋转。

  徜徉于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时不时会发现老材料有新用:马槽成了摆放商品的柜台,门神油画成了店门的装饰,西藏的手摇铃成了门铃,瓷器成了鸟笼,鱼洗成了店堂里盛水的装饰盆……当老物品的功能发生变化,当老物品的形态发生变化,它创造的不仅是让人心动的美,还有比原先高很多的附加值。上海着力将创意变成产业,目的之一,就在于此。

  记者手记

  新有新的美丽,老有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的是张扬某种概念,老的则体现独特文化和历史。不看雅典娜巴特农神庙,不算去过希腊;不看斗兽场,不算去过罗马;不看金字塔,不算去过埃及。当全球的现代建筑越来越相像时,老建筑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标识,活灵活现的历史。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大量优秀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记载了中国工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印迹。目前,可开发利用的上海工业优秀历史建筑约100余处,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保护老厂房,挖掘和利用老厂房的价值,需要创意设计。发达国家许多案例证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旧区改造和经济复苏的“点金术”。

  上海的创意产业,点石成金的将不仅仅是将老厂房变成时尚设计新天地、研发设计新天地、咨询设计新天地……而且,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老材料、老习俗、老传统,都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化陈旧为时尚,化价值为效益。

  本报记者汪敏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