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孩子说话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 给民工父母的几帖良方 可能对你也有启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2:22 都市快报

  2000万个中国留守儿童是个什么概念?它比澳大利亚总人口还要多,难怪昨天与会的澳大利亚记者凯特·柯林斯说:“It'sabigproblem(这是个大问题)”。

  昨天下午,“快报民工子女教育大讲堂”在杭报多功能厅举行。100多位民工父母前来听讲,有的甚至是一家三口。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六位教师和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二十多位心理咨询师则摆开豪华阵容,为民工父母解惑答疑。

  不能一吓二推三代替

  对民工孩子的家庭教育现状,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校长范琪归纳为一吓二推三代替。

  吓就是吓唬孩子,常用“不好好学习就送你回老家吃苦去”来“激励”孩子;推就是“全拜托”学校老师,或是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代替就是用催促、唠叨或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细致的教育。

  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

  范校长开的第一帖良方是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

  他以明珠学校的一个学生为例。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贩卖水果的,经常将一些坏掉的水果塞在水果篮底下以次充好,孩子耳濡目染,等念初中后,对老师同学说的话总是将信将疑。

  “家庭是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接触的第一场所,父母更要用自己的人格、行为来影响孩子,因为,你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你们的影子。”范校长说。

  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

  民工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自卑,对此,范校长的第二帖良方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一些民工子女春节跟父母回家,爷爷奶奶问:“读书怎么样?”一旁的父母往往不屑地说:“他怎么念得好书?除了劳动课外,其他全是红灯。”

  范校长说:“这样的教育方法,结果是孩子会越来越自卑,甚至和父母关系也会渐渐疏远。”“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孩子,尤其是民工的孩子更需要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多表扬少批评。”

  “其实你们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范校长说,“你们在农村都是佼佼者,勇敢者,孩子也继承了你们的优秀基因,比如胆大,但是这些优点需要家长去开发。”

  要学会在平等氛围下与孩子沟通

  有这样一个例子。杭州一户外来工在市场卖菜,孩子每天见到父母一大把钞票捧进捧出,不知道干什么用,有一年春节,孩子拿着父母一万多块钱,离家出走了。“这是因为没有沟通,如果父母告诉他这些都是做生意的本钱,父母赚的都是辛苦钱,就不会出现这种事。”范校长说。

  相比城市家庭,民工父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想法更缺少了解,“问孩子喜欢什么?他说喜欢吃肉,问孩子在想什么,好多都说不知道。”“要学会在平等的氛围下与孩子沟通,和孩子说话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语言、思维和处世能力都会比较强。”

  建议父母多给孩子写写信

  在昨天的演讲中,如何传递爱成了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陆建华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许多父母感到很委屈,”陆建华说,他们说自己在外辛苦打拼,还不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也很委屈,说父母不理解他们。“问题并不出在爱上,出在孩子是否接受到了你的爱。”陆建华反复提到了沟通,“我更赞成用书信的方式。”

  他特别提到都市快报曾报道的安徽留守儿童张超的例子。在两年时间里,张超与他在杭州做保安的父亲张增权通了80多封信。昨天,张增权在发言中说,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既赢得儿子的信任,又锻炼了儿子的写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减轻了儿子的孤独感。“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能给人以想像力,还能保存反复阅读,亲情需要爱的刺激,不能只靠电话,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尽量花点时间给留守子女写信。”陆建华说。

  为留守儿童打造“系统支持”

  如果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怎么办?陆建华认为,父母要有心为留守子女营造一个“系统支持”。“参与到这个系统中的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还可以是老师、托管机构,政府援助机构,”他说,在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可启用“系统支持”,给孩子快速提供帮助。

  陆建华说,在这方面,许多民工父母的意识很不强。甚至自己尚未在城市建立起“系统支持”,更别说孩子了。他建议,民工父母可以利用回家的时间,尽可能地利用当地人脉资源,为孩子努力营造一个“系统支持”。(记者王雷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