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破垄断是出租车改革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3:01 现代快报

  (徐浩然,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1860新闻眼》主持人,节目首播时间:每天18:00-19:00)

  南京出租车扩容听证会即将召开。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听证会的结果如何,都难以使行业管理部门、出租车企业、司机、乘客这四方同时满意。出租车管理改革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有没有胆识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调节、经营和管理出租车行业。
一言蔽之,就是打破经营权垄断,这种做法的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可以使代价高昂的“政府调控”转变为更有效率的“市场调控”。

  出租车供求矛盾的解决不能也不应依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由政府管理部门想当然地确定市场供给数量。一座城市该有多少出租车,就像需要多少餐馆一样,谁都不可能准确论证。任何一个竞争性行业的市场需求都是动态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何尝又不会伸向出租车领域呢?打破经营权垄断后,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不需要成本,所以如果利润太少,就会有更多的出租车司机退出,当出租车稀缺时又会有更多的司机进入。总之,市场保持在一个根据供给与需求关系构成的一个均衡供给数量,从业者的利润永远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消费者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出租车司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公司打工,换句话说是为那张经营权证打工,司机和消费者这两个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利益都没有最大化。

  再说价格, 一个成熟的市场形态需要不同的性价比产品来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租车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设定一个价格上限与下限,当上下班高峰期时,司机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进行价格上浮,在低谷时自行降低,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消费者甚至在打车的时候可以进行价格比较之后“择优上车”。这种自由定价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调节高峰期打车难的有效手段呢?

  其次,可以让目前变味的“企业管理”转变为自主的“个体管理”。

  出租车市场的主体是车与司机,且在营运中并不需要公司的任何资金、技术、资源上的支持,除了一张经营牌照。现在很多公司除了坐收渔利,对司机几乎没有任何的责任,疏于管理,有的司机干了快十年,都没有体检一回。有的出租车公司甚至利用制度漏洞侵害司机的合法权益,如把司机缴纳的“融资款”、“购车款”变成“风险抵押金”、“保证金”和“承包金”,私自提高“租金”或者滥罚款,克扣风险抵押金等。

  有关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重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质量管理,而不是设立人为的行业准入歧视。当然,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这确实是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之观念的支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