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护现状不佳 政协呼吁立法保护沈阳工业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5:02 东北新闻网

  时代商报讯(记者 赵桂华)素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美誉的沈阳到底拥有多少工业文物?在眼下工业企业正在大举搬迁过程中,工业文物是否遭到破坏?记者昨日从沈阳市政协获悉,政协工业文物保护调研组从今年4月份开始的“关于沈阳市工业文物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正式出炉。通过调查,首次摸清了本市工业文物遗存的“家底”——尚存36处工业文物遗存,主要集中在铁西和大东。

  同时,市政协建议在铁西区筹建“沈阳市现代工业博物馆”、在大东区筹建“民族工业博物馆”,同时要尽快出台关于工业文物保护的规定, 对于工厂整体搬迁和出售企业,要在合同中加入保护工业文物的条款。

  尚存36处工业文物遗存

  日前沈阳市政协工业

文物保护调研组对全市1965年以前建厂的129户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调查,它们都集中在5个城区和4个郊区。

  通过调查,发现在这129户企业中,有工业文物的企业36户,没有工业文物的企业36户,工业文物底数不清的有57户。只有近1/4的企业中留有工业遗存。目前尚存的36处工业文物遗存,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沈阳民族工业的一些遗存,有7处,主要集中在大东区;第二种是日伪时期,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沈阳时期的工业遗存,有18处;第三种是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工业遗存,有11处。后两种主要集中在铁西区。另外,铁西区还有26处厂房、建筑等应列为暂不拆除的范围。

  部分工业文物保护较好

  据介绍,这些工业“宝贝”价值比较高,保护得比较好的大体上有三种状况:一是历史比较久远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或是原厂房建筑、生产工具等,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19处。

  其中,始建于1662年(康熙元年)的万隆泉烧锅,现为老龙口酒厂的老窖池群,是东北建造最早、规模最大、连续烧酒时间最长的白酒传统酿造工艺流程,目前已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于1895年的奉天机器局,现为沈阳造币厂的原厂房及其生产钱币的工具;建于1920年的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建于1921年的沈阳大亨铁工厂,现为矿山机器厂内的杨宇霆办公楼等文物,仍保存完好。二是许多企业都建有保护工业文物遗存的展示馆、档案馆,有的还建起了博物馆。如老龙口的酒文化博物馆、沈飞的航空博览园、造币厂的观光厅,以及蒸汽机车陈列馆、机床博物馆、

机器人展示厅等,已经成为旅游观光景点之一。三是编辑、整理、印刷了一批工业文物保护资料。铁西区整理出了“铁西区创造的新中国500个第一”等。

  ( 时代商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