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护劳动者权益 中国首部劳动合同法草案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7:16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新华社电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劳动者,都可能受到劳动合同的约束和保护。12月24日,劳动合同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能否真正成为亿万劳动者维护自己权利的利剑?请看———

  不签合同也是单位人

  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对劳动者的义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甚至不承认与劳动者之间已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据2004年抽样调查显示,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仅40%左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更低到30%。

  针对这种现象,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已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双方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有其他意思表示以外,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内容理解不一致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采纳最有利于劳动者的解释。”

  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成立。

  试用期有明确上限

  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非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高级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草案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无效。已经错误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月工资为标准,按违法约定的试用期的期限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长期合同双方有利

  现在许多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呈现出短期化趋势,甚至一年一签。这一状况既影响了职工的职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不能让企业把劳动者的青春榨干了,不付出任何成本,再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要对劳动者有所补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叶静漪说。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才支付薪金、补偿金。而劳动合同法草案则规定,合同到期终止也要支付薪金、补偿金;用人单位如果依相关规定解除、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按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为了鼓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草案规定,劳动合同续签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终止计算经济补偿时,劳动合同每存续5年,经济补偿减少10%。

  遭恶意欠薪可获赔偿

  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却领不到血汗钱———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拖欠行为仍时有发生。

  劳动合同法草案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如果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责令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这样细化的规定和处罚措施,无疑加重了用人单位恶意欠薪行为的法律成本,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恶意欠薪行为的发生,使恶意欠薪者心存畏惧。

  派遣人员不愁发工资

  劳务派遣是由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将员工派遣到接收单位工作的用工形式,是我国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也是发展较快的用工形式。

  但因劳务派遣工不直接和接收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不直接在接收单位拿工资,许多接收单位便与职工签订对职工明显不利的劳动合同,派遣单位却给予默认。

  为了保护被派遣职工的合法权益,草案明确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并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以每名被派遣的劳动者不少于5000元为标准存入“备用金”;派遣单位应当与接受单位订立劳动力派遣协议,约定对派遣的劳动者的义务和分担形式;劳动者权益在被派遣的工作岗位受到损害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者不可随便“跳槽”

  今后,掌握本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跳槽”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将受到限制,即“竞业限制”。

  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生产与本单位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者业务。但“竞业限制”有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即应当以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

  同时,劳动者被“竞业限制”的,单位应当给予经济补偿,其数额不得少于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年工资收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应当支付违约金,但不得超过单位补偿金的3倍。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条款仍然有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