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GDP普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祝宝良

  ●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部分省区市经济总量位次改变。GDP数据调整之后,各地区内部产业比例也相应会有所变化,有助于更准确了解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制定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民营经济规模的低估。这反映出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进,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显示了市场经济成分在不断扩大

  ●这次经济普查后,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表明,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增加16.8%。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GDP是国民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其数据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那么,经济普查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前移

  尽管经济普查不可能创造GDP,也不会因此增加可支配的财富,但却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公布的信息,以当年人民币与美元8.277比1的平均汇率换算,2004年我国GDP总量应从普查前的16537亿美元,调整为19317亿美元;占全球当年GDP总量438860亿美元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居世界的位次从第7位变为第6位,超过意大利,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

  GDP总量调整后,人均水平在世界的位次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去年我国初步核算的人均GDP为1276美元,居世界第112位;按照经济普查资料调整GDP后,我国人均GDP上调为1490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升至第107位。按世界银行的算法,即以三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2004年人均GDP在经济普查前后,由世界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

  ——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部分省区市经济总量位次改变

  本次经济普查表明,各地对本地区的GDP核算的总数与国家核算的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比较接近,因此,通过经济普查,基本上统一了2004年国家和地区GDP核算的基础资料,解决了以往统计中各省加总的GDP绝对值和增长速度不同于全国统计的绝对值和增长速度的问题。GDP数据调整之后,各地区内部产业比例也相应会有所变化,有助于更准确了解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制定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从各地区的经济总量看,普查的最后结果有19个省区市的GDP绝对值比原核算数增加了,12个省区市GDP绝对值比原核算数减少了,各省GDP绝对值的位次发生了变化。

  ——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也是这次普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普查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制造业拉动,但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增长功不可没,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已相当接近。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担忧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外贸比重过大,消费比重过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从45.8%降至39%,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从70%降至60%,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由36.3%提高到37.8%,这说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实际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比原先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更为合理和健康。按收入法计算,GDP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在税收收入数字完整准确的情况下,GDP新增2.3万亿元,意味着居民收入和企业盈余有近2.3万亿元漏统,这基本可以解释统计的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而储蓄增长速度较快的矛盾。由于第一产业统计相对准确,我国农民收入的统计也相应准确,这样,2.3万亿元漏统的居民收入和企业盈余可基本归于城镇居民所得,这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3.4倍扩大到4.2倍。

  ——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民营经济规模的低估。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这反映出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进,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显示了市场经济成分在不断扩大。

  ——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相应改变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的目标。经济普查后,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这样服务业在居民消费中比重应有所提高,而制造业产品和农产品的比重应有所降低。最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上涨部分主要是服务业价格,服务业在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权重提高,有可能抬升居民消费价格的总水平,但由于服务业价格上涨水平基本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上,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增加后,不会对居民消费价格带来太大的影响。这样,当前以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为主要目标的稳健货币政策不会改变。

  从调整后的货币供应量看,广义货币(M2)占GDP比重由185.0%降至158.4%,降低了2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由70.1%降至60.0%,降幅为10.1%,流通中现金(M0)由15.7%降为13.4%。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是确定我国经济总量和货币发行量关系的重要指标,新参数将成为未来货币供应量的参照系。当然,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的高低并不说明经济合理和健康如否,也不是制定货币政策松紧的依据。

  从税收看,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8.8%降至调整后的16.1%,相应地,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有所降低,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增强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仍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经济普查后,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从第7位变为第6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我国人均GDP仍然排在世界较后的位次。同时,我国还有1亿多人口生活比较困难,比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经济总量增加后,我国粗放经营的状况也没有改变。这次经济普查后,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