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每个GDP的贡献者同享市民待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21 扬子晚报

  12月9日,来自贵州的民工子弟傅裕,从苏州33中学放学回家,同在苏州打工的父母看着女儿,越想越高兴:她在上海读了四所民工子弟学校,终于在苏州上了公办初中!

  傅裕的新境遇,浓缩了苏州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政府倾力推行“新苏州人计划”,让新苏州人同享市民待遇。

  保证GDP的贡献者都能分享发展成果

  “新苏州人计划”,没有红头文件,却早已烙进苏州决策者的执政思维。苏州市市长阎立说,苏州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吸引大批外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外来人口从257万增加到近400万,而苏州户籍人口仅600万。搞“新苏州人计划”,首先要承认外来人口为苏州发展作出的贡献。他们也是4000亿GDP的贡献者,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他们能分享发展的成果。所有的政府活动,包括政府规划、公共财政安排等,都要考虑这个群体。要尽可能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依照实际情况,合理解决其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让他们在苏州过上安全有保障的生活。他强调,外来人口素质的同步提高,有利于苏州提升城市水准,是构建“和谐苏州”的重要保证。按苏州人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障

  只要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在苏州参加社保,与本地职工一视同仁,平等参保,平等享受,不搞两个标准。从养老、医疗、工伤到生育、失业,五险合一。以上年苏州职工平均收入为基数,外来工缴11%%,单位缴34%%。来自盐城农村的孙步军说,他在紫兴纸业当门卫,公司给他办了社会保障,自己每月只缴110元。在苏州市区17万退休职工中,有2486名是外来人口,他们已按规定领取退休工资。根据相关政策,外来人口离开苏州,苏州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将个人缴纳部分,转到新的就业城市,或直接支取。目前已有3.7万名外来工领走6300万元保险金。病有所医不忘外来人口

  在企业就业的外来工,被纳入城镇职工保障网。在苏州农村种田的5万外来农民,也被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两年前,市里明确,持有两年以上暂住证的外来农民,与本地人同等参保。他们中有一半人已加入合作医疗。根据规定,每人一年交40元,财政和集体交90元。小毛小病能管,生大病最高可报3万元。张家港1万多名符合条件的外来农民工已经全部参保。

  明年,苏州将推行少儿大病医疗保险,在苏州读书的外来民工子女,符合条件的也可参保。政府给每人一年补贴30元,父母单位出60元,生大病的最高可报销9万元。

  公共卫生,不忘外来人口。从2005年起,苏州为外来人口按政策提供儿童免疫接种、孕产妇限价分娩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万多名流动儿童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有320多位外来孕妇在苏州19所定点正规医院生孩子。让义务教育的阳光普照新苏州人

  在苏州的外来人员子女,基本上在苏州接受义务教育,部分学生已经上了高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3万外来人员子女在苏州中小学就读,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数的四分之一。他们中有12.7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接近63%%。按“相对就近、集中安排”原则,苏州设立面向外来人员子女的定点中小学,仅古城区就确定了15所。符合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外来人员子女,在苏州接受义务教育,免收借读费。对经济困难的外来人员子女,按政策适当减免费用。今年,苏州33中学免费班招收了十几名外来人员子女。市里研究,明年秋季,给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规范和扶持民工子弟学校,提升其办学质量。全市批办、备案的民工子弟学校已有68所。苏州把撤并后的公办学校校舍及设施租赁、转让给民工子弟学校,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合作办学,鼓励优秀教师到那里任教,将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纳入培训体系。2005年,苏州33中学与两所民工子弟学校成立联合体,两校每年推荐20%%毕业生到33中,33中向两校各派一名资深教师担任副校长,全面介入教学管理,并选拔教师去民工子弟学校上示范课。民工子弟学校没条件上的实验课、信息技术课等课程则搬到33中上。给新苏州人集中安个新家

  在苏州城乡,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正搬进小区,享受市民生活。

  昆山78万外来人员中,一半已经住进安置小区。昆山开发区新建25处集中居住区,22万外来人员中,已有17万人入住。苏州新区投入1.1亿元,新建8万平方米的集中住宿区,为1.12万外来工解决居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就近规划一幢楼,租给外来白领。小区物管沈红缨说,80多套房子每套90平方米,从热水器到厨房灶具,从彩电到冰箱,应有尽有,已租出80%%,“拎只箱子进来就能生活”。本报记者孙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