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正“位差”打开求职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59 河北日报

  近日在省人才市场举行的2006届大学毕业生首次招聘会上,几百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700个,入场求职的毕业生达3700余人次,可结果仅招到806人。此次招聘会的一位负责人就此提出---

  与前些年相比,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大学生,择业观念都渐趋务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变化与就业市场仍有一定差距。聚焦眼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择业存在的各种
“错位”现象,使就业愿望与就业市场出现脱节。

  择岗“错位”

  择岗“错位”,即人们常说的“有活儿没人干”。记者曾采访过多次招聘会,最深的感受之一就是,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并非稀少,诸多用人单位因缺少机械加工、财会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人才而着急。可很多大学生却说,这些岗位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至于家政、物业、社区服务等岗位,更是少有人问津……事实上,高薪、白领、大公司仍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要求仍然较高。

  “一边是放着现成的岗位没人要,一边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而大喊就业难。”省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之所以产生“有活儿没人干”现象,一是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于就业结构调整,造成有些专业供过于求,有些专业供不应求;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出现了“择业不难就业难”。

  择业观“错位”

  在招聘会上,记者对求职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当问及择业去向时,约有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到北京、上海或南方大城市就业最为理想,最低也要留在省会城市;56%以上的人表示愿意进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70%的人选择到大公司或外企工作,只有不足10%的人愿意进“效益较好、福利较高的国企”等。学子们拼命往一块儿挤,使原本拥挤的就业之路就显得更加狭窄。

  择业观“错位”,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选择“冷热不均”。在招聘会上,知名的规模大、条件好的用人单位招录一名文秘、财会、管理人员,报名者往往达数百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而一些小有名气但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同样在现场招聘此类人员,却少有人问津。

  一位来自河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于同学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他说,为了这个招聘会,他前一天就从保定赶到省会,但招聘单位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私企,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也不多,整场招聘会他仅投了一份简历。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求职观念的“位差”。

  择业心理“位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大学生求职应聘时,很自然地形成单向思维,只考虑“我需要什么”、“我想干什么”,而很少站在招聘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抱有这种心理,求职者很难闯过用人单位设置的考验“陷阱”。

  今年27岁的王某,大学毕业已3年了,在校成绩优秀,相貌也不错,但一直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前不久,到某公司应聘,轻松过了面试关,可没想到,极力要得到这份工作的他最终还是失望而归。招聘人员对他的评价是,素质不错、但缺乏责任心。原来,在面试时,主考官故意碰翻桌上的茶水杯,而近在咫尺的小王却无动于衷……类似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使许多求职大学生的希望“灰飞烟灭”。

  有关专家建议,大学毕业生应以务实的态度,彻底转变择业观念,校正求职“位差”,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选择,这样才能找准择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别是那些“冷门”专业、“积压过剩”的毕业生,更要认清形势抓住机会,尽快抛弃“门第”、“面子”、“身份”等杂念,别再让岗位从身边溜走。

  当然,对用人单位来说,也应该校正招聘用人中的“位差”。河北师大毕业生小王认为,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选人不重实际需要,更看好文凭、学历、学生干部身份等。用人单位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做到因岗选人、因事用人,这样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报记者 张淑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