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盘点2005中日关系:从小泉参拜到“中国威胁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0:35 华夏经纬网

  12月22日,日本气象厅对早先发布的“暖冬”预报进行改正,宣布今年的冬季将是过去20年来最为寒冷的“严冬”。

  12月24日,日本内阁府发表2005年度“外交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日本人占32.4%,为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反之,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人达63.4%,创历史新高。

  “严冬”与“中日关系”很容易被联系在一起。正如这寒气逼人的冬天,2005年的中日关系刷新了建交33年以来的最低温度。回顾2005年,也是战后60周年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依然可以作为概括语,“经济”的热依然有条不紊,只是“政治”的冷愈加呈现冰冻状态。

  台湾问题

  今年的中日关系摩擦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2月19日,日本外相町村孝信、防卫厅长官大野宫统与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举行所谓“日美安全磋商会议”(“2+2会议”)。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列出12项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将“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列为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之一。

  日美安保会议共同声明首度触及台海问题,近期看,是对中国《反国家分裂法》的牵制;远期看,是日美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联手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阻挠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举措,暴露了日美两国迅速膨胀的军事强权战略欲望。

  教科书问题

  说到大多数日本人对那段历史的漠视和无知,就不能不提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近年来本就已开始全面倒退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又出现了肆意篡改、美化历史的极右翼版本,中韩等国的愤怒是不难想像的。

  由扶桑社印制、“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新历史教科书》在4年的审定中获得通过,引发了日本与中韩间的外交纠纷。今年又是日本4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年,而且“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上下活动,使出浑身解数宣称要把采用率提高到10%。

  在教科书问题上,日本政府历来的态度是以教科书审定制度不同来对应中韩的抗议。今年此问题虽已偃旗息鼓,但相信4年后仍将成为中日关系发生争执的一个焦点。

  反日游行

  今年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爆发首先在韩国引起民众的游行示威,甚至有激动的韩国国民以断指、自 焚来表达对日本的抗议之情。这股抗议风潮很快转移到中国,再加上几千万中国民众网络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引发的热情,最终汇聚成一股席卷全国的反日浪潮。

  各地连续不断的反日大游行引起了日方的极大震撼。同一时刻,日本的国民通过电视、报纸看到的只是媒体刻意、反复报道的关于中国人在日本使领馆前的激烈抗议场面,“爱国无罪”的呼声占据了所有日本电视台的新闻黄金时间。于是乎,日本国民由惊讶、不解,变为愤怒和斥责,甚至有人叫嚣抵制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至于中国为何爆发反 日游 行的原因,却没有多少人去认真思考。可以说,日本政府和媒体又一次将国民的注意力成功地吸引并维持在事件的表层上。年终,“爱国无罪”成功入选2005年的年度流行语。

  日本争常

  2005年日本最大的外交举动当属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借联合国成立60周年实现多年的政治夙愿成为日本外务省倾力为之的头等外交任务。

  为实现争常梦,日本选择了联合德国、巴西和印度的四国联盟策略,企图通过争取各自的支持力量来获取足够多的支持票。不过,四国联盟分别有死对头,反对力量结成“团结谋共识”同盟,开始了与四国联盟针锋相对的斗争。

  针对日本的入常问题,可以说几千万网民的反对签名明确表明了中国的民意。而中国政府对安理会改革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反对对改革人为设定时限,更不赞成强行表决缺乏共识的改革方案。强调首先要实现广泛共识,尤其应该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今年日本争常的结果以四国联盟放弃提交改革案而不了了之。而此时日本也开始转换战略,抛弃四国联盟框架,单独依靠美国,伺机准备发起第二轮争常攻势。但无论是“大帮哄”还是“傍大款”,日本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最终是无法绕开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迂回战略的结果只会重演今年的结局。

  靖国神社

  这几年中日关系为何渐行渐远?中日高层互访为何中断4年多?最终还是要归结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面对国际、国内的批判声音,日本首相小泉今年大半时间里对参拜的表态由“一定要去”转换为“进行适当判断”。外界凭此解读小泉参拜立场出现软化,不排除放弃参拜的可能性。即使要去,由于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日本的亚洲外交惨淡、年底有APEC及东亚峰会日程,所以小泉最可能选择年底年初的交界点进行参拜,以将参拜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可我行我素的小泉还是让各方的猜测落了空,10月17日,靖国神社秋季大祭的第一天,小泉完成了他担任首相来的第5次参拜。也许是巧合,那天是中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的日子。

  此举抵消了小泉8月15日“反省历史”的首相演说所带给外界的善意期盼,也把中日首脑利用国际会议场合举行会晤的机会彻底消失。

  小泉至今表示不理解“为何因为一件事情,就不能举行双边会晤”?中方也已经无需再费口舌对其解释。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将是决定中日关系何时走上正轨的关键所在。

  东海纠纷

  更多的人认为,与靖国神社问题相比,中日围绕东海油气田开发的争执更难解决。因为前者是历史认识问题,僵持容易,达成妥协也容易;而后者是现实利益问题,牵扯到东海划界、钓鱼岛归属等关乎主权的问题。

  2005年中日就此问题展开了几轮谈判,由于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巨大差异,最终非但没有找到出路,争端反而有升级趋势。

  日本先是把中方的几个油气田都起个稀奇古怪的日本名字,然后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中间线附近进行试验采掘。中方警告说,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令东海形势更趋复杂。

  东亚峰会

  12月中旬,首届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面对中国在东盟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大,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峰会令日本感到势单力薄,于是力邀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试图借此来压中国的风头。

  在东亚合作的主体框架上,中日存在分歧。中国主张“东盟10+3”是主体,日本则强调“东亚峰会”是主力。在是否接纳美国参加东亚峰会以及谁来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上,中方的态度和主张是“在这一进程中,应由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尊重东盟国家就这个问题正在寻求达成的共识”。日本则开始了惯用的经济援助手段,借此提高影响力,与中国抢夺幕后的主导权。

  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的通过被誉为“开启了亚洲的新时代”,但谁都明白,中日这两个东亚最重要的大国不能尽释前嫌,东亚一体化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威胁论”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日本老调重弹。“中国威胁”已经取代日本过去爱用的“朝鲜威胁”,成为整备军力、再建“普通国家”的一大借口。

  这一年里,日本从首相到大臣,再到媒体,对中国军事力量表示出过度的关心。《防卫白皮书》着力渲染中国军力的扩大和转型,对中国军力增长的不透明表示“担忧”。日本政府千方百计阻止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等等。

  反观日本,日本的安保政策在2005年出现了众多突破:台湾问题进入了“日美共同战略目标”;坚持60年的和平宪法终要开刀大修,自卫队要改称“自卫军”、防卫厅准备升格成“防卫省”;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要与美国进入共同开发阶段;积极配合驻日美军的战略大调整,甘当美国新亚洲战略的桥头堡……

  今年的中日关系是在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中国威胁论”中闭幕的。对日本右翼政客这种倒打一耙的行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罕见地用具体数据进行了有力反击。不过,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不会因此销声匿迹,它还会在日本需要的时候对中国刺上一刀。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裴军)

  转自中新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