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中医院•传承与发展①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5: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东省中医院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邓铁涛先生称其为

  文/本报记者廖怀凌通讯员胡延滨图/本报记者林桂炎

  广东省中医院五个“第一”:床位数全国中医院第一,全年收治病人数全国中医院第一,手术台次全国中医院第一,缩短平均住院日全国省级中医院第一,全年门诊量全国医
院第一。广东省中医院拥有省级以上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其中国家级8个),拥有四个三甲医院,超过1700张病床。

  继本报参与主办的“中医药强省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之后,广东将于下月5日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探讨中医药强省之路。

  广东中医药历史渊远流长。创建于1933年、中国历史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的广东省中医院更是在近年不断发展,在全国同行中取得五个“第一”。这家医院如何从一个地区中医院,发展到现在国际知名的强势中医院?今天起,本报将对其坚持中医特色的传承与创新、营造和谐医患关系、薪火相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探讨。

  今年入冬后,禽流感疫情来势汹汹。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广东省中医院委以重任:卫生部需要拟订人禽流感防控方案,其中中医防治预案交给该院牵头完成。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出的10名国宝级名老中医名单上,有9名是广东省中医院拜过的名师。院方当即派出这些弟子飞赴全国各地,向各自的名师征求良方,并迅速传回广州总部统计形成初步方案,再电传到各地经过10大名家一一修改。这样,短短五天内,广东省中医院就交出了《中医药防治禽流感预案》,被卫生部采纳并印发全国。

  省中医院如何能不负众望,再一次圆满完成任务?医院领导的发展思路很明确:坚持发展中医特色,并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创新。

  专科专病推进中医优势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省中医院曾一度遭遇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瓶颈阶段。当时,很多中医院纷纷学习和推广西医技术,一位病人曾这样问省中医院的医生:“我来中医院就是想吃中药,你们为什么都给我开西药?”失去中医特色,就失去了中医院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省中医院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医院把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名药”作为目标,要求“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才”。

  省中医院是全国最早的中医院之一,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家,形成了以罗元恺、梁乃津、黄耀遷、何竹林、岑鹤龄、林夏泉、文子源、甄梦初、张阶平等为代表的“九大学术流派”。省中医院对九大学术流派、现有名老中医和全国名老中医的经验,组织力量系统整理,先后出版了《名中医经验系列丛书》,打造专科专病学术基础。

  该院继承和运用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指导心脏疾病学科建设,采用调脾护心的方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搭桥术后及心衰救治等,起到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显著效果。这一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心脏学科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患者,2002年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还被列入了国家973计划。

  特色诊疗打造中医名科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省中医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医院组织走访了全国有特色的医院与名家,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共计251项,为打造“中医特色名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比如,该院在“天灸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开展“节气灸”、“敷贴疗法”、“子午流注针法”等;吸收引进了中风腹针、平衡针、正脊术等适宜技术;拓展了经典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隔药饼灸的应用;将膏方、药膳、音乐疗法、中药香熏、香囊、足疗和情志疗法等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体现了鲜明的中医特色,包括“治未病”、“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

  该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皮肤科现在开展的中医外治法就有熏蒸、吹烘、截根、敷脐、皮肤划痕、梅花针等近20种,其中郖国维教授就有不少独创的理论和疗法。例如在对痤疮的治疗上,传统经验一般从肺论治,用枇杷等清肺热治疗有效,但是却一直不能解决复发的问题。郖国维教授在实践中认为,痤疮的形成标在肺,本在肾。因为肾主生殖,与人的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息息相关。在青春期,人体生长发育旺盛,肾阳过盛,相对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导致痤疮的生成。

  该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乳腺科,根据乳腺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妇女月经周期中不同阶段性激素水平差别,总结出“中医药周期疗法”。他们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激素变化进行辨证施治,月经前以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以治标,月经后以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以治本,研制出“消癖口服液”,开创了治疗乳腺增生病及阻断与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有效新途径。相关科研课题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

  助港抗非赢得港人尊重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考验了省中医院。该院独力收治100多名非典患者,其中70%是危重患者。该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的方案,得到了包括香港同行在内的各界人士的认可,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

  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香港医管局经过多次来该院调研,最终明确提出希望该院派出中医支援香港抗击非典。医院党委派出林琳、杨志敏两位女中医赴港,作为中医参与香港公立医院医疗工作,开了香港医疗史的先河。两位女中医出色地完成任务,为扭转香港医疗界对中医的偏见起了积极作用。在香港的抗非典总结表彰大会上,两位中医师获颁抗炎勇士金质勋章,这是内地唯一获此殊荣的两位专家。

  非典之后,香港医管局与该院签订协议,在香港公立医院开设了中医科研临床中心。省中医院派出的专家在香港开展的高水平中医服务,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普遍欢迎。

  时至今日,该院造就了一支医德高尚、精通中医药,又能追踪现代医学进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99人;历年跟师名老中医的中青年骨干110多人;有5人被纳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计划;由中青年骨干开展的特色疗法占全院特色疗法总数的55%。2004年底,邓铁涛教授亲笔为该院题词“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

  

省中医院•传承与发展①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

  图:省中医院工作人员在煎药房煎药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