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扩容听证会昨召开 多数代表赞同南京出租车扩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9:3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召开的南京市出租车扩容听证会呈一边倒,到会的15名听证代表中,11名赞成,3名弃权,1名反对。据市政公用部门介绍,该听证结果将上报省市政府审批。

  理由:高峰打车太难

  听证会上,市客管处处长助理於强海陈述了扩容理由。据介绍,我市从1998年开始
,对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8年来除江宁外,主城区车辆数一直保持在8597辆。今年1—10月份我市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达到61.2%,最低时也达到了57.4%。其中,早晚高峰平均里程利用率高达81.6%。

  按通用标准,当里程利用率高于55%时,运力供应开始紧张,可根据市场情况、市民要求等决定扩容。同时,河西、江北、仙林等新建地区出租车运力缺口较大,部分地区几乎是空白,市民对增加出租车运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方案:投放1000辆出租车

  据了解,根据全市出租车最大扩容量理论数据得出,主城尚需投入969辆;根据江北地区人口和面积,比照江宁出租车数量及其营收状况,江北地区需投入1000辆。理论上应再投放2000辆左右运力。但考虑到大容量公交发展较快及道路承载能力等客观因素,运力投放最终确定为1000辆。

  在运力分配上,江北将投放600辆,配以两区公交的发展,能基本满足客运需求。而主城区投放400辆,再辅以将择机实施的“计时”收费政策,部分时段和路段的运力供应紧张状况有望缓解。

  同时,新车经营权将以招投标方式发放,按照每车最高不超过4万元的标准收取有偿使用费,逐年收取;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期限4—5年。

  观点:扩容能否解决打车难

  【正方】:“扩容才能搅活打车难的死水”。消费者代表吕晓其表示,出租车向来是卖方市场,如平安夜为防止挨堵,一些车辆明明是空车,也都打着停运牌,市民在寒风中无可奈何。而市民打不到车,就会乘坐“黑车”,或是购买私家车,道路就更加拥堵,出租车行业进入恶性循环。此时,就需要加入新的血液,有竞争才能有生存,达到优胜劣汰。

  消费者代表樊肇定认为,8年来,我市市区在扩大,市民收入提高,出行次数增加,对出租车需求也在增加。代表张广明给出一组数据,在对25名市民调查显示,每人一周至少打一次车,最多达到10次。上海万人拥有出租车在30辆,北京为44.67辆,而整个江苏却只有16辆左右,数量明显偏少。

  【反方】:出租车行业代表刘崇岗认为,打车难根源在于路堵。的姐虞群称,晚上7点,她从小营到新街口跑了40分钟,才8元钱。到了新街口,如果再带个客人,堵在路上,耽误了交班需付20元的超时费用。的哥严聪聪称,高峰时,一个起步价,市区需要40分钟,平峰则为10分钟,路堵让高峰运力减少了1/3。还有一些的哥认为,如果地铁二号线、纬三路等工程的开工,道路将更加拥堵,收益将更加减少,扩容应该三思而行。

  焦点:江北“黑车”建议“招安”

  听证会上,15名听证代表对江北地区扩容600辆出租车申请都表示赞同,但江北4000辆“黑车”如何解决成为焦点。

  沿江开发区交通部门游余林表示,江北“黑车”给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价格也便宜,投600辆出租车太少,如何保证“正规军”的收益,管理部门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打黑”的措施。对江北的扩容,很多代表提出“招安”想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开QQ车的下岗职工就业机会,保持稳定。运价方面,尽量按照当地市民需求制定。同时,在招标价格上,尽可能的降低门槛,让当地的市民也可以加入竞标,激励“黑车主”转“正”。

  结果:绝大多数代表赞成扩容方案

  3个小时听证会结果是11名代表同意扩容,表示弃权的3名,反对的1名。很多代表针对方案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出租车已逐步成为市民重要的代步工具,高峰时公交专用单行道很空闲,能否给予出租车同样待遇,这样既缓解道路拥堵,也可降低市民打车费用。二是用公司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司机错开交接班时间。三是对新街口、山西路等地能否在高峰时,采用和大桥一样的措施,限制外地车辆的通行,缓解道路压力。最后则是尽快采取双计费。

  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表示,这些意见将上报市政府做决策参考。出租汽车的扩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职能部门一定会谨慎运作。召开扩容听证会仅仅是扩容工作法定程序的一个环节,主管部门将根据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市场实际适时、适度地组织实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