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管齐下让农村消费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20:03 桂龙新闻网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年终岁未,如何扩大农村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人均日消费仅5元农村消费现状不容乐观

  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尤其不容乐观。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用了三句话来形容我国目前的农村消费现状,一是消费不安全。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药品的假冒伪劣案件80%出现在农村;二是消费不方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方便;三是消费不实惠。农村物价长期高于城市物价。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监测,今年以来,化肥价格延续去年持续上涨的走势,以粮食为龙头的农产品价格出现下滑,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收入下降。今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高于城市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已连续29个月高于城市。

  启动农村消费会对国民经济带来怎样的推动?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

  五大原因使农村消费市场“消化不良”

  专家认为,当前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一大原因。虽然减免农业税、发放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性增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总体上支撑农民持续性增收的亮点不多。

  其次,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另外,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要依靠自身解决,农民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但这一投资较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农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

  此外,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消费。

  不仅如此,我国农村正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误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消费居高不下……这些消费误区像一个“吞钱黑洞”,正在把农民手中不多的余钱一点点“吃掉”。

  多管齐下启动农村消费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正千方百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明后两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将分别扩大到40%、60%左右;明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2006年起,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要启动农村消费,关键还要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就将超过3000亿元。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实际增长11.5%,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农民收入增多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1到10月,城乡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13.6%和11.2%,增幅差距与去年相比进一步缩小。

  专家分析,要启动农村消费,还要引导农民消费观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分销渠道。可喜的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计划2007年内在全国培育25万家农家连锁店,覆盖全国70%乡镇、50%自然村,昔日农村“家用电器跑县里,柴米油盐赶市集,日用百货找个体”的落后消费方式也有望发生变化。

  同时,要实现农民增收还必须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商务部制定了三年内改造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今年已选择部分市场进行改造示范,而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

  来源:新华网选稿:见习编辑黄振瑛作者:齐中熙 雷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