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河北更快更好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09:34 河北日报

  这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新的发展观,新的执政理念,创造了河北的现在,也为充满希望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喜人局面,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用智慧和心血闯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不仅为“十五”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
”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与河北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我省确定“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奠定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原声回放]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就是实事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白克明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北实践?

  作为“两环”经济大省,怎样在燕赵儿女的热切企盼中,高质量地完成这份厚重的答卷?

  当这一历史命题摆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面前时,思考是缜密而深刻的。

  这是一个地理、经济条件差异如此大的省份。从外部看,地处东北、西北、华北3个大经济区的接合部,经济发展过程受多重影响;从内部看,是全国不多见的地貌类型齐全的省份,同时拥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海洋等地貌特征。

  面对各地基础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重大差异,面对不同区域间在经济基础和发展方向方面的极度不平衡,河北能不能用一种方法,“一刀切”地指导经济发展?

  回答是否定的。历史经验证明,“一刀切”的结果,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才是统筹各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

  2005年6月,针对我省区域间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实际,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实施“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以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五市为“中间一线”,建设全省经济发展的隆起带;以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四市为“南厢”,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张家口、承德二市为“北厢”,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这是一个突破,我们独立地审视我省本身区域发展水平的地带性差异,从区域战略布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思考全省的经济发展。从此,在这个“以我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我省通过分类指导,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城市和基础设施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全省各地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这是一个突破,我们找到了适合我省区域之间的新型发展关系。从“山、海、坝”梯次结构论,到“秦、唐、沧”沿海轴线论,到"田"字型结构论,均未从根本上打破各区域经济谋划和发展相隔离的状态。从此,我们发挥"一线"和"两厢"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分工,构筑互帮互促、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利益新格局。

  "一线两厢"战略是创新之举,更多地着眼于各区域的"统筹"与"协调",是河北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跨越。实践表明,科学发展的理念一旦与河北实际相结合,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青春活力,创造出鼓舞人心的新局面。

  2005年12月16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25万吨级矿石码头开港通航,河北绵长的海岸线,首次迎来20万吨级巨轮。它的建成,仅用了14个月,创下了神奇的"曹妃甸速度"。

  那一刻,渤海为之欢腾。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一线两厢"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唐山市按照这一决策部署,以曹妃甸工业区开发为核心,加速形成沿海经济隆起带,争做全省经济发展"领头羊"。

  迸发出青春活力的,岂止是唐山。地处"一线"、"南厢"和"北厢"的我省各市,立足自身优势,按照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各具特色、蓬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主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过程。实施"一线两支撑"战略部署,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原声回放]我们强调速度,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而是要有质量的速度、有效益的速度;我们强调发展,不是盲目冒进、简单粗放的发展,而是集约式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季允石

  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错过了今天,就有可能失去未来。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当前的好形势有力地证明,河北在牢牢把握更快更好发展的主题中,牢牢把握住了今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扭转了"十五"头两年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实现了持续三年的快速发展。

  重要转折的实现,是从省委、省政府对河北的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开始的。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把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作为工作着力点。我省提出按照"一条主线、两大支撑"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立省、立市的大项目,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线两支撑"的实施,让我们体会到"纲举目张"的效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要注意对具体经济现象、具体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线两支撑"战略部署,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从经济发展上看,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中部的发展水平;从经济结构上看,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制约着经济发展;从投资规模上看,从1998年开始,我省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期待发力;"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势在必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再不能错失大好的发展机遇!全省6800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我们,东部加快发展、中西部奋力赶超的竞争态势激励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上有所作为,让这片蕴含无限潜力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是一个令燕赵儿女备受鼓舞、备感欣慰的时刻。在"十五"谢幕之际,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奋发有为、注重实干的河北,一个与时俱进、敢于领先的河北,一个鼓励探索、锐意创新的河北。

  人们看到,坚持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发展后劲和支撑作用增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新兴业态势头强劲。

  人们看到,一批重大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200个省重点项目已有56个建成投产、51个开工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50亿元,增长28%。

  人们看到,通过实施扩权强县,延长财政定额分享和超收全返政策,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省136个县(市)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占到全省总量的69.8%、45.8%。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

  发展无止境,挑战与考验也无止境。在发展中,我们牢牢把握这样一条规律:结构调整是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是伴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的。刚刚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抓好"一条主线,两大支撑",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推动和谐河北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河北发展的两大任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变

  [原声回放]今后我们看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均"的概念,把人均发展指标作为重要衡量标准,这样才能更有实效,才能把"更快"和"更好"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白克明

  今年10月召开的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个是《中共河北省委关于构建"和谐河北"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会议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河北"同时提出来,作为今后河北发展的两大任务。

  这次全会,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提高、社会和谐的美好未来。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更加完整,更加清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根本保证和根本途径。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个美好的战略构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当前,我们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自觉地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数字本是枯燥的,但是当它能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时,当它能充分表达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喜悦心情时,我们却分明体会到其中那浓浓的暖意。

  这几年,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感受到了幸福。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2005年,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98.4%;村村通电话工程,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深入推进,农民陆续告别出行难。从明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

  这几年,更加注重拉长社会事业这条"短腿",科技教育工作者见证了幸福。省委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没有犹豫,没有徘徊,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5年,我省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97万平方米,撤并中小学2702所。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4亿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33万人。

  这几年,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社会的和谐,把广大群众的安危冷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2004年起,我省连续两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全省城镇岗位多了,新增就业4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0万人次;全省各城市蓝天多了,人们呼吸的空气越来越清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站在新的历史关口,省委、省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努力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想得更深些,做得更实些,推动河北步入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收获和谐发展的新果实。 本报记者 吴艳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