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深圳突围:文明城市花落鹏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1:32 南方都市报

  2005年,在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政府和市民形成了合力。它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国人看到了这座移民城市铸就的文明风骨。

  新闻回放

  2004年4月8日,深圳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长与六区
区长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2005年6月,广东省检查组抵深检查。6月24日,深圳与中山一道正式代表广东参加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角逐。10月26日,深圳当选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陈祺综述2005年4月30日,修车工人黄详坤放下手头的活计,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南山赛格电子市场门前,他用还沾着机油的手,在一条百米横幅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在他身旁,刚晨练完的年近七十的刘朝辉老人说:“不会写字,画个符号也好”;而6岁的王秋月把自己的名字连续写了两遍,他说“我爱深圳”……

  在这条写着“我是深圳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万市民签名活动”的百米横幅上,这些可爱的深圳人,签下了他们的责任,为了深圳的文明,也为了自己的生活。

  178天后,万千艳羡目光投向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深圳和其他八个城市。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城市戴上如此桂冠。在随后的总结大会上,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全国文明城市”是深圳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奖牌,具有里程碑意义。市民通过创建活动,增强了家园意识和归属感,使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更具凝聚力,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十大创建工程”功不可没

  2005年6月24日,深圳与中山一起正式代表广东参加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角逐。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列举了深圳“十大创建工程”,10月的评选结果表明,“十大创建工程”为深圳获得这一殊荣立下了汗马功劳。透过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我们不难发现,无数市民是这些扎实有效的创建工程的最大受惠者。

  家住福田万科城市家园的陈老太现在爱上了跳舞,因为家门口建了一个小公园,大家常去那里活动。但在今年2月深圳开展“梳理行动”以前,那里还只是一块废弃空地,铁皮屋的存在让这里的卫生和治安环境很糟糕,“梳理行动”拆除了违法建筑后,2万平方米的公园诞生了。

  资料显示,深圳自2004年2月起掀起的“梳理行动”,累计拆除乱搭建和影响市容的临时建筑物3833万平方米,相当于最近10年拆除面积的总和;在拆除大量乱搭建的基础上,深圳全市共恢复绿化面积62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菜农宿舍25万平方米,新建临时文化体育休闲场所近90万平方米;2004年,在全市

机动车净增13.5万辆的情况下,市区道路月平均拥挤、堵塞、严重堵塞宗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7.3%、44.4%、58.4%……

  时间回到2004年1月2日,时任代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在玉龙坑安全综合整治总结大会上说:“我们一定要做负责任、有权威、服务型的政府。”也就是从这届政府起,深圳过去略为积弱的政风为之一变,“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拆违暨城改”、“清无行动”等重拳轮番出击,砸向了过去的执法盲区,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和责任感,也敲开了深圳走向全国文明城市之林的大门。

  文明之城唤醒市民归属感

  “一座文明之城,应该属于所有热爱她的土著和外来移民,既不应该制造大多数人的狂热,也不应该制造大多数人的沉默。文明的真谛,源自对一座城市的信仰。”在深圳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天,有报纸如是评论。

  十月后的深圳,各行各业受此殊荣鼓舞,大打“文明城市”牌,纵然仍有不少市民对深圳大吐口水,痛斥它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文明”二字就像以前的“速度”二字一样,闪耀在深圳人心中。自古,民为城之本。2005年深圳创建文明城市建立在市民认同的基础上,在政府各部门所做的努力背后,市民的支持无疑是城市

发动机里的最大电量,而对深圳的归属感是市民最大的收获,也是深圳这座城市获得的更大的荣誉。

  深圳特区经过25年的发展,从建更多的高楼,修更宽的马路转向追寻人们心灵的宁静和品质的提升,无偿献血与义工服务写进了这座城市的法律条文、政府准备出资给失败的创新者以生活“保底”,百万市民踊跃签名承诺告别不文明行为、“百姓讲坛”真诚而热烈的公共讨论景象,让很多深圳市民为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大度所倾倒……

  正如广东电信深圳市分公司某部门经理王巍所说,在这样一个移民城市,更需要凝聚力,更需要营造共同的文化,更需要认同感和大家的融入。

  “一切从现在开始”

  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在十国市长签署《深圳共识》时曾表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深圳的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本土品格’”。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大家感受到这个城市和自己息息相关跳动的脉搏,归属感唤起了更多的责任感,在深圳多个社区的争做文明市民活动中,人们听得最多的声音就是“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

  其实,就在评选结果还未揭晓前,有一件事情让人倍觉揪心,李鸿忠书记在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大会上透露,中央文明委在公示10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提名城市时,收到来自全国的各类投诉信有300多封,其中关于深圳的就有190多封,几乎占了三分之二。“我们好的东西容易传播,问题、毛病也是如此,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深圳是全国的深圳。”

  评选结果出来了,但中央文明委还将对当选的全国文明城市实行动态管理,三年内将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取消称号。那么,深圳的文明桂冠能戴多久?它向文明之都挺进的步伐能够走多远?

  应该说,190多封信件的投诉内容首先给深圳市政府设置了一道关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特殊人口结构和地理位置造成的治安问题;二是包括“插花地”、交通、城中村改造等在内的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深圳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政府已喊出了“十字诀”:一是信心;二是责任,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责任很重,深圳要在实施“责任风暴”、“治庸计划”方面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三是能力;四是创新;五是长效,不要出现“奖牌到手,创建到头”现象。

  如同深圳市长许宗衡所说,“光荣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现在开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