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策•能源战略:能源外交须多管齐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5:57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嘉麟报道 “现在有钱并不一定能买到能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专家秦宣仁12月26日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能源外交并不单纯局限于能源领域,而应通过与对象国在政治、人文、经贸、科技等多方面开展交流,以便最终实现和谐的能源合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夏义善12月25日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也必须以合作者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能源再分配中去。

  重视中美民间对话

  夏义善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他在美国访问期间,美方能源界提出希望开辟美中能源对话的“第二条管道”,即非官方渠道的想法,“这种民间对话方式有利于消除西方对于中国能源政策的误解”。

  “事实上,在西方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和‘中国能源冲突论’的人,99%以上对中国的能源情况并不了解”,夏义善认为,中方同时应增加能源领域政策的透明度,多做解释说明工作。

  夏义善认为,中国在参与国际能源再分配时应收敛锋芒,不要完全靠自己单干。“这样一来可以共担风险、吸收国外资金、技术,而且还有助于消除对中方的不信任。”

  他还呼吁国内媒体不要捕风捉影,随意断定某些国际势力故意打“能源牌”遏制中国,或一味强调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上遭遇的竞争,而忽视了合作。

  对俄须掌握潜规则

  秦宣仁表示,目前,中国与世界27个国家开展了油气开发合作,有的已经形成规模,说明能源“走出去”战略行之有效。通过能源来源多元化,可以减少风险,特别是摆脱对于马六甲海上通道的过分依赖。

  他对《国际先驱导报》说,与中国近在咫尺的俄罗斯与中亚等就是很好的能源新兴市场。“由于该地区国家未来几年内将有总统、议会等选举,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它们的政治动向以及能源政策变化。”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李福川说,与俄在能源领域打交道时“需要掌握它的潜规则”——中国公司如果要进入其能源市场,靠收购企业并不是惟一途径,重要的是选择有政府背景或政府控股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中石油、中石化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专家们指出,俄罗斯在能源项目重大决定出台前,经常利用“试探性气球”的方式——由中等职务的官员或舆论散布观点——观察外界反应,以便“进可攻,退可守”。对此,中方应有深入认识,“跟俄罗斯人打交道需要更多耐心”。

  电网与管道并举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的长女、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卡里莫娃12月初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呼吁,鉴于能源已成为地缘政治利益的主要方面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制订共同能源政策,并建立统一能源空间。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就此设想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表示:“我完全赞成,这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上海合作组织应该建立自己统一的、区域合作的能源供应网。”他指出,除了油气管道外,该网络还应包括输电网,“电力也是很重要的能源”。

  张德广认为,为实现建设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一能源供应网的目标,需要采取具体措施,一步一步地推进,“我想,慢慢把它变成行动不仅需要政府来做,而且还需要企业参与,官民并举才能实施”。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前苏联时期构建了连接各加盟共和国的统一油气和电力供应体系,因此,俄罗斯目前着手重建该体系的努力,为未来编织连接中国和中亚能源网的前景带来了希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