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方“会诊”假期补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0:47 新晚报

  本报记者 刘铁瑛

  寒假临近,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需求下,“校外补课”又成了各方关注却又互相矛盾的焦点———家长绞尽脑汁地把孩子“塞”进名师挂帅的补课班,老师“入乡随俗”地奔波于渴求知识的不同学生中间。教育部门则是禁令高悬———禁止教师在无办学许可、高收费的“黑”补课班兼课……

  “补课社会化”势在必行

  实行社会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的补课需求强烈,因此补课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市教育局副局级督学刘洪涛认为,借鉴韩国、日本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的做法,在不侵害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下,哈尔滨市应加大力度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补习班,对其办学资质、收费标准等统一管理,供学生自愿选择。

  目前上海一些知名学校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名义成立文化补习学校,生源以本校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向补课的社会化、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

  “挂牌授课制”:哈市35中学校长丁勇慧认为,在严厉打击以赢利为目的的“黑”补课班的同时,可以通过合法的补课学校汇聚各种师资力量,并根据师资“含金量”确定收费标准,实行“挂牌授课”。例如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初级教师的水平不同,对社会贡献和价值体现也不相同,就应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供家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这样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符合教师按劳取酬的市场规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如果超过了教育部门统一限定的标准收费,就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严禁讲新课:目前校外假期补课班90%是讲下学期的新课,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做法。在追求提前掌握知识的表面效应下,其实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补课班回到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失去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秋实中学姚志娟老师认为,补课内容应该与课堂传授同步,由课本知识向课外能力拓展,例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学鉴赏、作文训练、外语口语等不同的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姚志娟建议,校外补课班可实行“走班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层次、分开科目,缺啥补啥。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有收获,薄弱生有提高,对症治疗,量体裁衣,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据教育部门透露,哈市经过审批的正规文化补习学校仅200余家,而事实上假期存在的各种“地下”补课班达到上千家,且班班爆满。如何合理规范校外补课班,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着手调研、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昨天,本报记者连线家长、学生、一线教师、初中校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等各方人士,通过报纸“听证”哈市补课市场的新出路。

  “地下”补课市场巨大

  据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处处长陈修林讲,目前哈市只有两种补课班是合法的:一种是初中毕业学年的校内收费补课,另一种是持有物价、教育部门颁发办学和收费双重许可证的社会力量办学补习班或文化学校。

  而事实上,除了上述两种合法补课之外,哈尔滨市一些“地下”补课班也相当火爆———个别家长租用隐蔽的地点,串联知名学校的各科教师,私下面向社会招生。每个补课班的学生从20几人到上百人不等,每堂课每名学生收费在10元至50元不等,补课教师的月收入在几千元有的甚至几万元。

  尽管存在环境差、收费乱、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弊端,“地下”补课班却屡禁不止,反而被众多家长、学生“趋之若鹜”,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教师校外兼课”尚无说法

  对于“教师能否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兼课”,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处陈修林处长说,目前《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中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对于“黑”补课班的处罚,教育部门暂时也无法可依。如果补课班设在居民家、有收费行为,则需要公安、税务、教育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这也是“黑”补课班屡禁不止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处长表示,下一步教育部门将把“综合治理黑补课班”、出台“相关教师管理细则”,对“是否允许教师校外补课、到哪儿补、老师校内工作考核”等规范补课行为的相关规定,列入重要工作课题进行专项调研。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这是香坊区某民办学校一名初四学生的补课日程表:除了校内的正常补课外,每周三的晚上要到南岗一所文化学校接受名师“点拨”,双休日则是赶场般往返于另外两个区的两个补课班之间。“孩子很累,开销也很大,但没有别的办法”,孩子的家长对记者说,目前的考试选拔机制造成考题很难,很多超出课本范畴。面对升学压力,只能通过校外补课强化训练,“只要找到真正把孩子教会的老师,投入多少钱我们都认”。

  而一些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家长也向记者坦露苦衷:面对中考、高考的全市“一张卷”,各学校间的教学差距也暴露出来。如果不补课,自己的孩子就很难与名校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校外找名师补课的确是一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

  寻找需求与利益平衡点

  教师校外补课,已成为师生间公开的“秘密”。南岗区某知名初中的教师对此直言不讳:教育作为资本,同样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则。有需求才有市场,在保证校内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课余在校外兼课按劳取酬,也是满足社会需求,体现了自身价值。而一些名师补课则是盛名所累,推都推不掉。

  对于社会上关于“课内留一手,课外搞创收”的疑虑,这位老师说,这种师德败坏的行为是极个别的。因为,老师深知自己的“生命线”在哪儿,如果在校内的讲课水平差,校外就不会有好声誉,在补课班也站不住脚。他认为校外补课班因为生源不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反而有所促进,形成课内课外的良性教学循环。

  采访中,很多老师建议:补课不能“一刀切”,只能变堵为疏。有关部门应对补课班的资质、收费、补课时间以及内容等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补课质量,杜绝“黑”补课班的泛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