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好怀念汪道涵先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2:50 海峡都市报

  N阮次山

  12月26日从东京返香港途中,得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仙去的消息,松弛几天的休假心情顿时为之一痛。

  从1989年初识道老迄今这十六个年头,他老人家于我亦师亦友,每逢我对自己的生
活规划要作重大决定,都会事先求教于他。

  每次见面

  都要长谈

  1998年我从美国应台湾一家英文报之聘赴台工作,后应朋友之约到香港工作,及至2001年正式加盟凤凰卫视,都曾经在事前和他详细讨论、求教,并都得到他的支持。每次,他都不忘叮嘱:“不管你换什么工作,写专栏不能断,少写一点也要写。”

  这个鞭策我唯命是听迄今,工作再忙,也都要抽空执笔。这回提笔,写的竟是这十多年来和他老人家交往的种种。

  过去这些年,我若从美国到北京或上海,必和道老见面,促膝长谈,他赴美访问,若路过洛杉矶,也必相约倾谈,每次见面一谈总是两三个小时。这五年来,我回到港、台地区,每年要见他好几次。

  今年春天,我还和他长谈过两个半小时。那次见面是他从医院里“请假”出来,一见面他就告诉我:“我现在身体不行了,说话气力不够,因此我今天少说点,主要想多听你的意见。”当时我见他气色还不错,只当是他的客气话。

  不过,那回相聚,的确感觉他说话的兴致虽高,但言语之间已露出弱态。因此,几次想起身拜别不敢再打扰,但几次都被他按住身子,要我再多坐一会儿。这么一聊,竟然过了两个多小时。出门时,他的秘书还告诉我:“汪老今天的谈兴还真高。”

  彻底准备

  汪辜会谈

  持平而论,对于打开两岸的僵局,道老当然功不可没。对于那一次汪辜会谈,我更是印象深刻。

  1993年4月24日,我正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进行演讲访问,接到唐树备先生的传信,约我到新加坡和道老见面。

  我在4月26日夜赶到新加坡,正是第一次汪辜会谈前夕。在旅馆里,道老、唐树备和我三人谈了两个多小时,分手时已近午夜。我这才知道,他们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为了保证睡眠,每晚都服用经过医生精确量过的安眠药,保证睡了三个多小时后,立即可以清醒工作。开会期间,每天早晨6时代表团举行工作会议,夜晚则进行检讨及策划,直到次晨两点多,天天如此。

  涉猎广泛

  爱纳雅言

  道老主张的是,两岸关系要以新的思维,着眼于未来,只要能坐下来谈,只要交流,就会有希望,但是,在大事上绝不含糊。1999年9月,在李登辉发表“两国论”后不久,我专程从台北到上海去见道老,他在衡山宾馆和我谈了两个多小时,并与我共进午餐。

  道老之所以在两岸关系上有新思维,可能和他喜欢看书、爱广纳雅言有关。他也爱逛书店,看到好书就多买几本,准备送给朋友。四年前我去看他,就承他送了当时曾引起大陆学术界注意的《交锋》一书给我。言谈之间,他在国际问题上涉猎之广,也让人折服。譬如,几年前,美国学者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我和他见面时,道老就谈及此书,并提出他的看法,也谈到当时的“9·11”事件。能有如此广泛而宽宏的知识者,在官员中应该是少见的。

  “从另外一个

  角度想想”

  和道老相交这十多年,他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做人、思考问题,也经常“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如今,道老已安然辞世,“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九十高龄的道老在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世界,也许还在关心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在目前两岸关系如此胶着之际,我们真的好怀念汪道涵老先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