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同是高官 差距咋这么大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4:18 新桂网

  据《新京报》12月29日报道,陈苏厚在海南是个“大官”,他曾任海南省副省长,2003年退下来后,他和老伴双双还乡当“农民”。几年下来,改变了松梅村的贫困面貌。另据《当代生活报》12月28日报道,27日,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因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田凤山一度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一员,他虽然出身农民,满嘴的东北土话,但他的政
治选择,说明他和农民的精神联系,已经彻底根绝了。如果还有哪怕一丝的精神联系,他会那样贪得无厌吗?其实,田凤山不是孤立的个案,很多和他一样“翻船”的高官,都出身于贫苦之家,但他们和社会底层的精神联系,早已无影无踪了——云南省前省长李嘉廷出身贫寒,孩提时代曾吃不饱、穿不暖;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来自穷山村,小时候自己挑篮赶集卖胡萝卜,挣几个小钱补贴学费;以权谋色的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是放牛娃出身;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是地道的农民出身,早年曾当过生产队记工员……“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一度成为社会精英的人物,难道只有到了刑场上,只有到了牢狱里,才想到自己的来路,以至于嚷着“愿回乡当农民”以“赎罪”?这是何等可悲的事情!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们割断了和社会底层的精神联系,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失去了这种精神联系,精英们就不太可能为民众的普遍权利而奋斗,只可能为自己狭隘的个人或团体利益而奋斗。

  在印度,为了给全球化冲击下日益贫苦的农民们做点事,有很多名教授、“海归”博士、大学校长和系主任、名律师等等社会精英,常常到农村去,或在退休后到偏僻乡村居住,从事义务性的工作,长期如此,乐此不疲。而我们的某些知识精英,他们的荣誉感,则是来自于从社会得到了多少,甚至来自于他们陶醉其中的“江湖地位”。

  我们再看看海南省原副省长陈苏厚,他看到自己家乡“农民生活贫困,乡亲们怨声不断”,深感不安,愧疚不已,为了“尽量帮乡亲做点事”,退休后的陈苏厚和老伴双双还乡当“农民”。陈苏厚虽然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一员,但他和农民的精神联系并未中断,他选择回乡“务农”的方式,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联系的延续。这是一种难得的情怀。

  陈苏厚告老还乡,回报桑梓,他用自己的行为,在矫正和重塑着某些“成功人士”的畸形心态。(张金岭)

  编辑:韦怡 作者:张金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