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怀天地 情系中华——追思汪老的高风亮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杨洁勉

  前些时候听说汪老身体欠佳,想去探望而又不忍心打扰他的静养,终未成行。10天前又在唐家璇国务委员与上海学者的座谈会上得知,汪老在重病之中还在关心着青年一代的成长,更是祈盼着他能如以往那样战胜病魔。但12月24日终于传来噩耗,汪老永远离开了我们。是晚,我久久不能入睡,往日汪老对我教诲和鼓励的情景逐一浮现眼前。

  在22年前的一次南北关系国际研讨会上,时任上海市长的汪老从全球形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度向外宾介绍上海的发展,我作为他的译员,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他的宏论,亲身感受着他的睿智和儒雅。此后,随着同汪老的接触日多,更能体会到他的大气和胸怀。汪老的思想富有哲理性,眼光具有战略性,视野具有开阔性,处世具有随和性,故而海内外人士都以能结识汪老为荣。汪老1991年12月出任海协会会长后,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注意倾听学者的意见。他反复强调既要从世界大势和历史趋势看到两岸走向统一的必然性,又要从全球化背景和台湾岛内变化看到两岸关系的艰巨性和反复性。他从全局考虑统领对台事务,以战略眼光分析两岸关系,故在立意和视野上总能高人一筹,并在困难复杂中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汪老生前一再教导我们,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前途的大局和全局,对台工作政策性强,一定要努力学习和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尤其在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汪老在耄耋之年还接受来访,奔走海外,向世界宣示我“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和诚意。而且,汪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根据形势发展而与时俱进,针对新的情况,采用新的方法。他以令人信服的语言诠释一个中国的原则,在海内外深受理解和欢迎;他以令人佩服的探索精神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具体化,深受海内外华人的赞赏,并在世界各国引起积极的反响。许多次,我亲眼目睹了汪老在娓娓道来之中使各国朋友更加理解、同情和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本人从事美国问题研究,又有机会得到汪老的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在许多次座谈会上或私下交谈时,汪老反复强调要从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中看待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要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中认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而且,汪老善于在中美对于台湾问题的不同立场中找到共同点,例如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遏制“台独”以及加强两岸对话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1998年10月1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哈佛大学正在举办国际研讨会,汪老在“汪辜会晤”后径直来到会场,中外与会者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对缓和两岸形势和促进两岸交流做出的独特贡献,汪老则以他惯常的平和语调阐述台海稳定对中美、亚太、乃至世界的意义。汪老关于台湾问题的深思熟虑和理性思考在美国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应,许多美国朝野人士访华时提出拜访汪老的请求。我每次陪同美国政要、智库学者、商界巨贾会见汪老后,总能听到他们有关不虚此行的评论,并能感受到他们对汪老的由衷钦佩之情。

  汪老读书万卷,善于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德高望重,善于在循循善诱之中说透道理。汪老在会见台湾同胞和华侨华人时,引经据典,重义讲利,阐述中华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的关系。汪老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有一次,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有针对性的但又以美国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介绍中国的国家观和统一观,使这些素以对华“强硬”著称的美方人士也不得不频频点头称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汪老是今年1月26日,那天他抱病会见美国客人,回忆起他同刚去世的辜振甫先生的会谈和会晤。汪老对海峡彼岸老友的深情和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中外人士。稍后几日,汪老派代表孙亚夫和李亚飞于2月1日赴台吊唁。

  我有幸跟随汪老二十余年,比许多同志更有机会观察到汪老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高风亮节,感受到他对后进的激励。1985年汪老退任上海市长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开会,他每次见到我,不是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就是推荐我要看什么书。说来惭愧,汪老说出的许多书名我尚不得而知。汪老还多次来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同我所专家学者切磋交流,还指示我们要做好资料的建设工作。1999年初,汪老不顾84高龄出席达沃斯世界论坛,我则追随左右。会议内外,他不顾天寒地冻,也不顾时差困扰,利用各种机会向各国政要和精英宣传我“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近年来,虽然汪老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如前,但他经常抱病会见海内外客人。在一次会见外宾之前,他指着自己的手背动情地说:手是凉凉的,手背上都是扎针后留下的乌青。我已经来日无多,你们年轻人,要为祖国统一大业继续努力。此情此景,令人终生难忘。

  为了鼓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和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汪老在他大病之后为我挥毫题词:“心怀天地”,并为我的专著作序,勉励我要“继续努力,有更多的力作问世”,汪老提携后进和指导后生的殷切之情可见一斑。现在,汪老虽然去世,但他“心怀天地”的大气和“情系中华”的胸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而努力向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