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云世界--核喜核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02 河北日报

  核心提示2005年是全球核问题凸显的一年。为解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时断时续,艰苦异常;伊朗核问题更是一波三折,行走在危机边缘;临近年终,因防止核扩散方面的贡献,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巴拉迪喜获诺贝尔和平奖。

  与核共舞

  本报记者 毕志远

  12月10日,挪威首都奥斯陆。

  当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丹博尔特·姆乔斯教授手中接过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证书和金质奖章时,他的眼睛里满含着泪花。这是继该奖项10年前因促使“降低核武器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而颁给英国人约瑟夫·罗特布拉特和他所属的组织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以来,又一次颁给“反对核武器”的人和组织。这也是自和平奖设立以来,第六次颁给与“反核”有关的人士。

  核武器自诞生那一刻起,就在人类的头上悬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战后两极世界里,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氢弹和其它各式核武器相继诞生,成为了两大军事集团手中最后的王牌,因为他们拥有的核武器不仅已经能确保摧毁对方,甚至可以将我们这个星球炸毁数十次。

  今年,距离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整整60年,冷战落幕也有了15个年头。但核噩梦的威胁依然存在,全世界有八九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并且还有更多的国家渴望加入“核俱乐部”。

  需要注意的是,核技术其实是一个中性概念,但是当它开辟了一条通向武器的道路后,对它原本通向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也敏感起来。正是在争取走后一条道路的权利上,伊朗和朝鲜分别同美国打起了持久的外交战。由于和平利用核能和发展核武器之间在技术层面的界限并非不可跨越,在能否把核技术仅限于和平使用的问题上缺乏互信和有效的制约机制,才是目前核问题引起争论的根本原因。

  另外无核武器的国家的安全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尽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防止核扩散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无核国家在获得有核武器国家提供的安全保证上至今连一个具有起码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都没有。而且该条约是在上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反对核扩散的声音日益强烈的情况下,美苏为确保核优势乘机推动的结果。这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使所有的核争端得到解决。

  人类历史上战争不断,各个国家都更倾向于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安全保障不能跟上所面临风险的发展。如何使尽可能多的国家有效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如何把和平利用核能和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结合起来,使之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无论是已经拥有还是渴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正如巴拉迪在颁奖仪式上所说:“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的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的存在。艰难之处在于,我们如何创造一种氛围,使人们视核武器为禁忌或历史的畸形产物,一如人们看待奴隶制或种族大屠杀那样。”

  但愿这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六方会谈取得初步进展

  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9月19日在北京闭幕,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以及现有核计划。美方确认,美国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这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对朝鲜作出的最明确的安全承诺,暂时消除了朝鲜政权遭受美国武力颠覆的危险。这一共同声明是第一份实质性文件,标志着解决朝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说明各方找到了关切的契合点,朝核问题已被纳入和平解决的轨道。

  目前,六方都已同意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有关共识。但鉴于朝核问题的复杂性,有关原则能否落实尚待观察。另外,由于朝美双方缺乏互信,迈出实质步伐甚为艰难。朝美在共同声明出台第二天就出现有关轻水反应堆问题的争执,预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仍需假以时日。

  伊朗核问题一波三折

  伊朗与代表欧盟的英法德三国谈判已持续两年。今年8月上旬,伊朗重启铀转化活动,欧盟随即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在9月底的理事会议上向伊朗施压,试图以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相威胁,迫使伊朗停步,谈判陷入僵局。就在僵局即将酿成危机时,俄罗斯提出允许伊朗在境外进行铀浓缩活动的建议。欧盟和美国做出让步,均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妥协方案,这等于默认重启铀转化这一既成事实,但伊朗方面却又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建议。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1月底决定,暂缓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使有关各方进一步商讨这一提议。此举为双方恢复谈判提供了回旋余地。伊朗和欧盟目前已同意恢复谈判。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正努力促成欧盟与伊朗达成妥协,但在目前形势下解决起来不易。

  巴拉迪连任

  经过持续近一年的纷争,6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一致通过了现任总干事巴拉迪再次连任的提议。

  62岁的巴拉迪是一位老资格的外交官。他22岁进入埃及外交部,自1984年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因工作出色,步步升迁,直至1997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于2001年顺利连任。

  在此期间,巴拉迪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的考验。在伊战爆发前,他曾两次向安理会提交核查报告,明确表示核查人员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伊朗核问题上,巴拉迪也认为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朗有所谓的“秘密核计划”。

  巴拉迪没有随着美国的调子起舞,惹恼了美国政府内的部分人士。《华盛顿邮报》曾透露,布什政府对巴拉迪“过于谨慎和软弱”感到“严重不满”,并为此数十次窃听巴拉迪的电话,以期找到迫使巴拉迪下台的“证据”。

  不过,由于巴拉迪处事公正,在处理和解决国际核问题方面业绩显著,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国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求他连任。而美国“换掉巴拉迪”的主张甚至未能取得欧洲国家的支持。为此,美国最终在6月初改变了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