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云世界--天上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14 河北日报

  核心提示对彗星飞针穿线般的“深度撞击”,让我们惊喜人类智慧的伟大;对顶尖科学家亵渎科学精神的揭露,又让我们惊讶人性缺点的如影随形。

  科学精神

  本报记者 周瑛平

  今年7月,德国《明星》周刊介绍韩国著名科学家黄禹锡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教授说)“我们打算和所有人分享我们的知识。我计划在汉城建立一家世界干细胞银行。操作程序已经公开了,任何研究小组均可参与,”他说,“至少是任何严肃的研究小组。”如今,对身陷造假漩涡中的黄禹锡来说,他强调“严肃”二字实在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这位今年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韩国“最高科学家”在年内已难洗清白之身,起码在被证实的一些事件中,他的行为有悖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四个字,似老生常谈,但用来盘点今年科技大观,又是如此贴切。

  以“深度撞击”彗星成功为代表的科学成就,印证了科学精神的价值。细数这些科学成就,让我们振奋:1月14日,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1月18日,世界最大客机空中客车A380面世,A380最大载客设计可达到850人,航程可达1.5万公里;7月28日,美国“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11月9日欧洲的“金星快车”探测器搭乘俄罗斯的“联盟”运载火箭升空,前往金星探秘;12月7日,日本开发出可把计算机和手机性能提高百倍的新技术。

  而韩国黄禹锡事件也让人们反思我们对科学精神的秉持。美国西北大学的伦理学家索罗斯说:“黄禹锡事件”给他们带来了“集体挫折感”。实际上,科学家也是人,自然就有正常的功利心。随着科研成果而来的名望和地位,本来是对科学家才能和努力的报酬。这种报酬是以付出心血、服从科学规律为前提的。

  科学技术成就无疑非常可贵,但科学精神价更高。丧失科学精神,科学家就可能迷失方向,科学就有可能沦为伪科学。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的难关需要攻克,那么多的巅峰需要攀登。今年肆虐全球的禽流感瘟疫就是最现实的威胁。面对危机,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但美国联邦科研诚实办公室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让人震惊:2004年美国举报的科研造假案达到274起,比上年激增50%,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

  事实上,举报出来的数据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美国近期揭露的轰动性科研造假案有诸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专家安德鲁·弗里德曼为编写论文伪造研究病例;韦克福里斯特大学教授加里·克莱默为申请科研资助虚构病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著名疟疾专家阿里·苏丹剽窃论文、篡改数据以申请联邦科研基金。而其中最醒目的是,佛蒙特大学前营养学教授艾里克·珀尔曼连续9年伪造实验数据,骗取数百万美元科研资金。目前珀尔曼除了在学术界名声狼藉、永远被禁止申请联邦科研资金外,也被送上了法庭。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保障。借助科学精神这盏明灯,人们透过蒙蒙的世界,追寻事物的真情;借助科学精神这种动力,人们踏出长长的道路,觅求事物的真知;借助科学精神这条索道,人们穿越重重障碍,探索事物的真谛……科学精神,是人类选择正确路径走向成功的指南。

  尊重科学,坚守科学精神。

  黄禹锡造假

  今年53岁的黄禹锡是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今年5月,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然而,近日一场怀疑科研论文造假的风波直指黄禹锡。

  前不久,黄禹锡第二篇《科学》杂志论文的合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夏腾表示,黄禹锡在为患者“定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中不仅让实验室工作人员捐献卵子,还编造了数据。夏腾要求《科学》杂志撤除他在黄禹锡论文中的署名。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2月23日就“黄禹锡造假事件”发表中期调查结果称,2005年刊载于《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属于故意伪造,克隆的11个干细胞系至少有9个是伪造的。另外2个干细胞系是否属于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培育出的胚胎干细胞,还要等待几天后检验结果出来后才能确认。

  因黄禹锡被怀疑在论文中造假,最新一期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宣布将对他发表在该杂志上的克隆狗论文真实性也展开调查。

  黄禹锡原本被韩国民众寄予厚望,甚至被誉为韩国的“民族英雄”。造假事件曝光后,来自韩国学术界的巨大压力,使黄禹锡不得不放弃干细胞研究工作及辞去大学教授之职。

  “深度撞击”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今年7月4日凌晨,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撞击器在导航控制系统的操纵下,经过80万公里的自主飞行,其间进行了3次发动机点火调整,最后精确击中目标。科学家把此次“深度撞击”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

  撞击器“亲吻”彗星后,最终“牺牲”在这颗彗星上。不过,它同时也留下了至少两项重大成就。成就一:此次撞击给坦普尔1号彗星留下了一个大坑,同时在彗核表面造成冰雪和尘埃等四溅,如同在太空中放“焰火”,十分壮观。无论如何,这是人类探测器在彗星上留下的第一个印记,将被载入史册。成就之二:给地面传回重要图片和科学数据。就在撞击器撞向彗星后不久,美国实验室就收到了它发回来的图片。

  禁止克隆人

  今年3月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以84票赞成、34票反对、3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联大法律委员会通过的《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宣言》。

  宣言要求各国考虑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宣言还要求各国考虑采取措施,禁止应用可能违背人类尊严的遗传工程技术,在应用科学方面充分保护人的生命。宣言敦促各国尽快立法以落实这些要求。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反对人的生殖性克隆,认为使用克隆技术复制人在伦理上不能接受,不仅有悖人类的有机统一和道德,而且侵犯了人类尊严。也有国家认为,以研究和治疗为目的的克隆志在增进人类福祉,不应属禁止之列。 “金童”骗局

  一名曾被认为是免疫学研究“新星”的美国年轻副教授范·帕里耶斯,10月26日被发现曾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杜撰合作者姓名,因而遭到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开除。

  在骗局被揭穿之前,范·帕里耶斯的学历和学术“成果”堪称“辉煌”。

  自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范·帕里耶斯已在《科学》、《自然遗传学》、《全国科学院学报》等最高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涉及分子免疫学、RNA(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等前沿领域。其同事们称,他总是能最快出成果,是免疫学领域的世界级“金童”。但在去年8月,这个“金童”的神话开始破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