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未来以九大新动向破解特区内外二元化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20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作为战略决策的风向标,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深圳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走向。正在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也不例外。加之《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首次浮出水面,将直接指导深圳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战略决策,意义非凡。

  本报特从李鸿忠讲话及深圳“十一五”规划中撷取“九大新动向”予以解读。随着今
后深圳各项工作的推进,这些新动向将为人耳熟能详。

  本报讯在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放出“特区外基础设施与特区内平衡即使花1000亿元也得干”豪言之后,深圳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正在印证这一说法。在正在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及“

十一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今后5年要将全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的重心逐步由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

  特区内外公共设施差距明显

  目前,深圳特区内已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区,特区外却仍呈现“城市形态与农村形态”相混杂的局面,形成特区内外“二元化现象”,主要表现在特区内外在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体现生活服务质量的医疗卫生、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其结果严重阻碍了特区内某些城市功能的向外转移,使得深圳在特区内土地储备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城市发展空间出现了结构性短缺。

  正在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将解决特区内外“二元化现象”这一问题提上日程。李鸿忠在部署深圳下一步工作时强调,深圳要加强特区内外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协调,调整优化特区内外产业布局。“按照全市‘一盘棋’和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善城市发展规划,重点提高特区内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和档次,加强特区内外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实现特区外社会配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特区内外平衡五年需投1000亿

  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深圳全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的重心将逐步由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正在提交审议的《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明确,深圳将坚持加强空间统筹,推动特区内外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将全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的重心逐步由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构筑一体化城市体系,促进特区内外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在此前的12月16日,许宗衡曾在给全市人大代表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报告会时,袒露本届政府的压力之一就是“如何顺利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对这一问题,许宗衡重点强调了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区外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今后5年内,如果要与特区内平衡,投资至少要达1000亿元,这也得干,不干就没有环境,没有竞争优势。”

  深圳九大新动向

  解读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李鸿忠讲话及十一五规划建议

  1坚持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

  关键词:“紧约束”

  观点:坚持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水、电、煤、气、油、运等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性“瓶颈”,人口的过度膨胀又使得环境不堪重负,这是硬约束。我们必须立足这一现实,不能“掩耳盗铃”。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并不表明深圳的发展走到了极限,而恰恰是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的机遇。——李鸿忠

  现状:紧约束条件具体应该表现在四个“难以为继”方面。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为200多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每年开发10平方公里的速度,再过二三十年,深圳将无地可用;二是

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深圳用水量的3/4都来自东江,而随着东江周边地区的发展,供应日趋紧张;三是城市已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不同口径统计,深圳目前至少超过1000万人口,甚至达到1200万;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解读(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这说明了政府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对深圳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往更多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现在意识到这一现实会让深圳有更多危机感,会促使政府不再盲目追求GDP,更多考虑综合效益。可以说,深圳在全国大中城市率先进入到了新经济时代。

  2将更加重视无形资源价值

  关键词:资源观

  观点:必须更新资源观。过去对资源的了解仅限于自然资源,以后要更新资源观,凡有利于增长和发展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都要视为资源。比如制度、投资环境、改革创新、地缘优势、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等都是资源,是更重要的无形资源。——李鸿忠

  现状:虽然深圳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是“匮乏中的匮乏”,但深圳的无形资源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从媒体昨天公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

竞争力排名来看,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排序中,深圳名列2005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的第五名,居香港、上海、北京和台北之后。从此排名来看,深圳的无形资源极其优良。

  解读(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更新资源观念”意味着今后的深圳对于资源开发将更加理性、谨慎,经济工作的中心将放在观念更新促进发展速度和提升市民福祉方面,突破传统优势和经验设定带来的观念束缚,在树立与开发新观念中碰撞出创意性决策和新的发展思路。这一决策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理性,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也是响应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3加强特区内外基础设施衔接

  关键词:“一盘棋”

  观点:深圳必须要加强特区内外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协调,并调整优化特区内外产业布局。同时必须强调全市“一盘棋”。在发展规划方面,要按照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各区要明确定位。——李鸿忠

  现状:关外以宝安为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仅从用电方面来看,宝安今年将用电190亿千瓦,预计要缺口35亿千瓦,还有治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很大的提高和完善。

  不过,在产业布局上宝安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是深圳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区。按照发展布局,宝安将打造东西南北四大园区和五大产业集聚基地,其中东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在观澜高新区以及石岩片区;南部是中心区和物流园区;西部将加大对沙井西部工业区、高新区的建设;北部将推进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区、光明化合物半导体和生物制药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将发展龙华服装等。

  解读(宝安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郑顺平):这无疑给宝安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一次新的机遇。宝安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而且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举例来说,尽管宝安今年重点投资修建了一些主干道建设,但要完善交通体系,还必须完善次干道和支路,否则还是无法做到全市“一盘棋”。

  4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关键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

  观点: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最终标志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李鸿忠

  现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深圳教育综合水平和实力大大增强,已建立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但也可以看出,虽然深圳在基础教育方面极为发达,但在高等教育方面仍然极为薄弱。

  解读(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人的现代化是指人逐步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过程,是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李鸿忠的讲话说明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认识到现代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赋予人全新的内涵和特征,只有真正融入现代社会的现代化的人才能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5向高级生产要素聚集地转变

  关键词:高级生产要素聚集地

  观点:实现深圳由初级的生产要素聚集地向高级生产要素聚集地转变,由加工基地向研发创新基地转变,由“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转变。——十一五规划建议

  现状:据统计,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已近1.5万家,企业总数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市的七成以上,加工贸易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

  解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查振祥):深圳在“十一五”期间实行这样的转变势在必行,一是因为深圳本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国内领先,但是从产业链来看还不是高端,仍处于中低端,所以必须要转变,因为高端产品拥有高附加值,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第二是因为深圳发展空间太有限,大量发展中低端产业没有土地,高端产业占土地资源比较少,主要是智力资源。

  6推动公共服务供养方式改革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养

  观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供养方式改革,对一些新增公共服务项目,积极采用招标采购等外包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十一五规划建议

  现状:早在2002年,深圳市政府就推出城市公司服务领域投融资改革新举措,对外开放一直由国企垄断经营的城市水、气、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市场,欢迎国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参与深圳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运作。今年,深圳又向港资全面开放公用事业。

  解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是国家包括深圳在内“十一五”期间改革的基本方向,改革开放前25年开放的是私人领域,也就是经济领域,今后的一段时间,是以开放公共领域为主,深圳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7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关键词:绿色控制力

  观点:树立“绿色GDP”观念,强化政府“绿色控制力”,逐步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和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十一五规划建议

  现状:深圳今年首次推出41项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效益深圳为核心,分为“宏观效益”、“生态环境”、“创新动力”三大方面。在这些指标中,人均GDP、万元GDP水耗、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能耗12项指标又是核心指标。

  解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查振祥):绿色GDP就是政府不能片面追求总量GDP,尽量提高单位产出率,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要给未来GDP的增长预留出更大的空间。从深圳现状来看,土地等资源都难以为继,必须要提高GDP的质量,降低单位GDP消耗的物质资源。同时绿色GDP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可以实现,要逐渐加大比重,这是趋势所在。

  8公共财政转向软性投入

  关键词:公共财政

  观点:实现公共财政由硬性投入向软性投入转变,确保公共财政向公共事业、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倾斜,向民生倾斜,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倾斜,向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倾斜。——十一五规划建议

  现状:2000-2004年,全市累计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出140亿元,加上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458.6亿元,全市用于建设性的支出达到598.6亿元,约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9%。

  解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汪永成博士):“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可以使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落到实处。关键的是,政府实现服务职能要花钱,财政就要确保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支出费用。这也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政府的职能就是实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而公共财政、资源就是服务于公共利益。

  9七大务公开加强责任监督

  关键词:政务信息公开

  观点:推进党务、政务、医务、校务、司法、企务、居务公开,加强对公开工作的责任监督。——十一五规划建议

  现状:继去年4月1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将政府35类信息暴露在“阳光”下后,深圳继续扩大“阳光”的照射度,拟将党务、政务、医务、校务、司法、企务、居务七大方面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另规定,未按规定公开者应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致严重后果者要引咎辞职。

  解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汪永成博士):很多问题、误解的产生,就是因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引起的。党务、政务等7大方面公开,可以为市民监督提供信息基础,有助于监督腐败,因为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而党务公开以前较少提,党务一般只是在党员内部公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一建议如何真正落实是最重要的,如何使方案不走样地在政府各部门执行,是方案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济转型爬过坡就柳暗花明

  李鸿忠参加罗湖、福田、宝安、龙岗等小组讨论时指出

  本报讯 昨日,中共深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分组讨论,李鸿忠参加讨论时表示,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期间,“产出可能低于‘低产田’,但爬过这个坡就‘柳暗花明’了”。

  昨日,李鸿忠参加了罗湖、福田、宝安、龙岗等多个小组的讨论,他指出,深圳“十一五”要把转变发展理念作为主要任务,真转真变。坚持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是深圳的惟一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要更新资源观,把投资环境搞得更好。

  对于农村城市化后的股份公司改造,李鸿忠指出三个改造思路:一是真正股份化。“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有些变形,家族色彩浓,要按股分红”。二是现代化。管理框架现代化,企业就是企业,政企不分不行,它们占据了很好的空间、土地、资源等,但产出极低,要实行决策层、经营管理层分开。三是农民城市化后的市民化。“现在有些人什么都不会,靠父母出租房子养尊处优不行,要安排就业。”李鸿忠说,农村城市化需要政府扶持土地、税收等政策,“但我们拿了做西装的料子,他却做了一条短裤。”

  “‘十一五’期间,深圳对十年、二十年后的领导要有战略交代。”谈及深圳“十一五”规划,李鸿忠表示,数量服从质量,结构第一,总量服从结构、效益。他还举例,“福田要改造泰然工业区、福田工业区,转型会让一些企业外迁,GDP下降,这不是领导无能,是我们为种“高产田”必要的投入,这一阶段产出可能低于“低产田”,但爬过这个坡就“柳暗花明”了。”

  启事

  “十一五”期间,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等压力的深圳注定要向特区外要发展空间。深圳解决特区内外“二元化”问题突破口在哪?深圳特区外与特区内在哪些方面亟待衔接?政府突破“二元化”问题会有哪些困难……今日起,本报特开通新闻热线,倾听市民和专家意见,热线电话:(0755)83325000,也可登录深圳热线(www.szonline.net)发表见解。

  统筹:本报记者普德法

  采写:本报记者普德法秦鸿雁张小玲孙天明刘荣刘延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