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什么禁 “二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2:14 财富时报 | |||||||||
有配偶的男人暗地里非法包养的女人”。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363页,我看到了“二奶”。 高歌猛进的“二奶”
“二奶”在字典里终于获得了“名分”。估计百年以后,人们不会以为“包二奶”的意思是说包家的二奶奶,因为这 个问题变得有据可查。 但“二奶”似乎借此找到了“感觉”,一路高歌猛进竟然杀进了高校的校规:今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起草了一份可 能影响到其3万名学生的规定,即该校学生如被发现涉足卖淫、三陪、二奶/二爷(或情人),甚至有一夜情者,将被开除学 籍。 在口水中挣扎的重庆师大 重庆师大此举,引来骂声无数。“令人侧目”“卫道的管理者”,公众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口水,仿佛重庆师大此举是 对学生道德莫大的亵渎与污辱,会让数以万计的高校学生感到羞耻和尴尬。 舆论如此抨击重庆师大,是因为一个关于道德的底线被坚持:受传统严格约束的中国大学,应该是远离社会恶习,“ 脱俗的净土”。“社会不能回避这些问题,但学校可以。”尤浩洋,这位重庆师大22岁的毕业生说。 重庆师大却不愿意领受这份批评与指责。 “禁二奶是为远离丑恶”重庆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税强称,此条规定制定是依据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 定》中第42条——要求学生“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我们只是将其细化为‘卖淫嫖娼、二奶二爷、一夜情’等具体行为。”税说,媒体不时有大学生当二奶二爷、搞一 夜情的报道,为规范本校学生行为,不得已才将这些敏感字眼列入校规,并不表示重师就有这种现象,出发点主要是想正面引 导学生。 重庆师大是勇敢的。 时下,哪一个高校不是非常重视自身的名声?我们看到诺大的一个队伍,抢着进“211工程”,抢着搞校校合并, 专科院校抢着改成本科、本科院校抢着增设硕士、博士、博士后授予点……惟恐名头不够响,分量不够重。 而重庆师大此举,无疑是给自己“抹黑”。即使一下子名声大噪,重庆师大付出的代价也可谓不小:这名声不雅,是 “恶名”。即使后来该校出面澄清“不表示重师就有这种现象”,但这还是会让外界产生一种推断:规定的出台一定是有其生 长的“土壤”,为何别的学校没有,而偏偏在重庆师大出现了这样的校规?相关的猜疑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当然不能如此简单下判断。但这件事让重师大背着骂名,让教育界脸上无光,让有关人士大加痛斥。“勇者无畏 ”,重庆师大看样子是“豁出去”了。毕竟这种现象在某些场所体现为事实,但重庆师大能够放下脸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捅别人不敢捅的篓子,此“勇”可钦可敬。 笔者认为,重师大倒并不似《皇帝的新装》里面孩子的“童言无忌”,而是有着对时下社会冷静而沉着的思考,以及 基于这种思考后的激愤。虽然这激愤在外人看来是过激的反应,虽然重庆师大似乎也可以闭上双眼,任由它去。 重庆师大还是无辜的。它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揭开的却是这个社会的疮疤。 “……会所荟萃政府官员、亿万富豪、外籍人士等社会名流,现诚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私人伴游,白领、大学生 优先,月薪五千元起。”在街边,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此类广告,已经昭示着这个社会已经开始了局部的霉变,大学生成了这 个变质过程中显著的符号。 “把大学建在巴黎,那是见了他妈的鬼了。”如果我们将巴尔扎克的话如此戏语,会有另一番滋味。把大学放到荒郊 野外去搞,是不是这样的广告、这样的校规就永远不会出台了呢?这未免也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现在国内的大学都在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逃到荒郊野外去办学,当是不合时宜之举。即使身处浑浊社会, 为大学建上藩篱,它可以阻挡住小偷,但它能挡住思想和观念的窃贼吗?学生的灵魂被偷走了,藩篱是不管用的。 我们不愿意看到高校禁“二奶”,是因为我们对象牙塔的纯洁和美好不变的期许。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知道,阴沟里 永远开不出向阳花。根本之策是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我们才不会再次看到高校禁“二奶”之类的闹剧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