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华北油田职工为什么突击离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2:25 财富时报

  “今天,你离了吗?”的口头语如今已成为最时髦的打趣语。你可能见过“夫妻手拉手,亲亲热热地去办离婚手续, 就像去超市购物”的离婚方式,但是“成批量”、“整建制”上百人扎堆离婚的事,应该算是奇闻了吧。

  离婚风暴为哪般

  2005年8月11日下午,华北油田管理局下发的一纸通知揭开了华北油田职工突击离婚的序幕。通知的关键是, 要求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去人事部门填上岗意向登记表,上岗条件中标明,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上岗,但以 离婚证为准。就此,华北油田的职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离婚风暴,到18日上午,婚姻登记处的离婚证就已经用光 了,而此后,华北油田的职工们见面打招呼不再问“吃了吗?”而改问“离了吗?”。

  无独有偶,哈尔滨市的一些中小学校里近日也出现了“突击

离婚”的怪事,很多女教职工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 到街道办事处办理离婚手续,有的还在办完离婚手续后一家三口在餐厅大吃一顿,以示庆祝。离婚有这么高兴吗?可不,原来 当地一些中小学校规定:“已婚女教职工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不够条件”的已婚女教职工便争相假离婚,反正老 公还是自己的,取暖费也解决了。

  “动机良好”的政策却导致如此荒唐的局面,个中蕴涵,颇耐深思,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故事:一对老父子,儿子 六十多,父亲八十多了,他们没有后人,按规定可以送去养老院,但六十多岁的儿子进去了,而八十岁的父亲却没资格。因为 有政策规定:有儿子的不能进,只有没儿子的可以进,没办法,老父子只好到法院办理了脱离父子关系的手续……

  “羞辱性制度”下的政策空档

  仔细想来,这些闹剧后面体现出的正是我国并不鲜见的“羞辱性制度”的弊端。以上政策只考虑到了应该照顾的一部 分人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政策的负面影响,在“上岗”和“取暖费”对人们充满诱惑的情况下,明文规定有离婚证便可 以上岗或报销取暖费,实际上是对离婚行为的变相鼓励。权衡之下,这样的政策当然是不出台为好。显然,如此政策,在客观 上已经对那些正为了生存挣扎的老百姓形成了“羞辱”,而来自“制度”的羞辱,是最严重的羞辱,是人们最感无奈的羞辱, 也是最易被习惯的羞辱,于是,社会的整体羞耻感将会因此而麻木,进而,秩序也会因此被破坏。

  有人说,中国老百姓都是刁民,最善于钻政策的空子。说这话的人,无庸置疑,一定是大腹便便、坐在空调房里指点 江山的“官”。“官”是不会为了一份工作或者几百元取暖费担忧的。所以,“官”自然不知道老百姓的心思,也体会不到老 百姓为了“一杯羹”而付出的艰辛。老百姓为了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被“官”们制定的政策忽悠来忽悠去,以前忽悠土地、 忽悠房子,转眼间连婚姻也开始忽悠了起来,最后,“官”失去的只是面子,而老百姓却连尊严都失去了。那些“官”们何时 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呢?如果忘记了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忘记了底线,只可能让制度和政策成为好看不好用、看 得着够不着的“摆设”,实施的结果,只可能是一场场让人心酸的闹剧。

  在对这种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之后,我们还看到了艰辛生活中人性的脆弱和盲动。对于那些突击离婚的夫妻来说, 离婚后获得的只是一份工作或几百块取暖费,但付出的却是法律上的名分。尽管这些离婚的人都是“牵着手去离婚”的,相信 不久之后他们还会“牵着手去结婚”,感情也许依然会和离婚前一样好,但是他们都曾放弃了自己在法律上应享的权利,放弃 了自己对对方对婚姻应有的尊重。这种放弃让人看到了情感给现实让路的悲哀,看到了自尊为需要折腰的脆弱。因此,无论这 种离婚是否双方自愿,无论它是否能够明显地改善生活,其代价都是人的尊严和情感,其结果都有心理上的委屈。

  在呼吁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自身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一下:在困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一个人的尊严,应 该如何保持我们的信心。如果失去了尊严和信心,即使今后困境得到改变,政策得以完善,“突击离婚”的闹剧仍会重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