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尊严投诉”:消费者要的不只是金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4:13 新民晚报

  

“尊严投诉”:消费者要的不只是金钱

  买单索要发票受歧视,购卡后服务态度大“变脸”,超市购物被搜身,穿着朴素遭冷遇……在以前,当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时,只能忍气吞声,即便当场与之理论也毫无结果。如今,随着消费者的觉醒,对商家这种潜意识里侵犯消费者人格的“尊严投诉”越来越多。

  消协工作人员指出,“尊严投诉”反映消费者维权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多数消费者投诉并不是为了得到经济补偿,而是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抗争。

  消费者花钱看脸色受不了

  镜头一:买单索要发票受歧视

  12月25日圣诞节,周先生在南昌市叠山路红牛大酒店和朋友吃完饭买单时,服务员少给了10多元的发票,周先生问:“我明明消费了362元,你们怎么才给350元的发票?”不料服务员一脸不屑地说:“不就10多元嘛,我拿给你就是了。”当着众朋友的面,周先生感觉受到了侮辱。他说:“消费者买单要求开发票是理所当然的,给我足额发票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她没有理由用那么一种不屑的口吻和态度跟我说话。”

  镜头二:购卡后态度大“变脸”

  消费者刘女士近日花1000多元在某美容院购买了一张可以消费48次的美容卡,可是当刘女士去做护理时,美容院工作人员很不客气地回答:“我现在没有时间,明天再来吧”。恶劣的服务态度让刘女士很不满,便要求退卡,但多次联系都没退成。“我就是看不惯他们的态度,我花了钱,却还得求他们似的,办卡的时候怎么不这样呢?卡办完了就换一副嘴脸。”刘女士气愤地对消协工作人员说。

  镜头三:买东西少受怠慢

  邓大妈前两天到南昌洪城大市场购买年货,当她将选好的食品拿给老板称重时,老板却叫她等着,让后来的一位大客户先称。邓大妈听后不高兴了,便与老板理论了起来:“买东西应该有个先来后到,买的东西多就可以先称,我买的东西少就不是顾客了?”

  镜头四:穿着朴素遭冷遇

  李老板经营一家汽修厂,家底殷实,但他的穿着一直很朴素,猛一看像个工人。年底了,他想购置一套新房,在南昌某楼盘的售楼处,对待别人都很热情的售楼小姐看见他后却爱理不理,还对她身旁的同事说:“倒霉,遇到这样一个‘猴子’,买不起还要问。”李老板一听就火冒三丈,当即找来了销售主管理论。本以为能得到满意答复,没想到该主管也是对他敷衍了两句,很快就不耐烦地走了。

  消协尊严受侵犯应依法维护

  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历来十分看重,往往择优而买,质量好服务也好,才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然而,一些商家却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消费者,造成服务态度恶劣、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等现象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完全有理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南昌市消协有关负责人陈元生介绍,以前消协受理的投诉大部分是有关商品质量方面的,近两年来才出现为了尊严而投诉的情况,特别是2005年以来投诉数量猛增。

  广大消费者传统的维权意识或消费理念中,消费者只注重商家对自身经济权利方面的侵害,而忽略了商家对自己人格尊严等精神方面的侵害。在维权行动上的具体表现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价格常常斤斤计较,而对商家涉及人格尊严方面的侵辱行为,却常常表现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这也使得一些商家在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方面变得没有顾忌,对于为了尊严而投诉的顾客,商家就会认为是来“挑刺”、捣蛋,甚至一些商家常常拿经济补偿的办法“摆平”其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所惹下的祸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25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因此,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对此类投诉的处理,消协部门往往是出面对商家与消费者矛盾进行调解,并劝说侵权方主动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同时根据消费者所受到的人格侵害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

  专家“尊严投诉”热的背后

  尊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社会活动的立足点。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消费者“尊严投诉”的案件激增,反映出消费者维权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与消费者在有形的经济损失类投诉中的“斤斤计较”相比,“尊严投诉”可以说是“无价”的。“尊严投诉”的激增,要求商家在消费者人格尊严面前,不仅要拿出无可挑剔的商品和服务,而且更要在人格尊严上自觉地与消费者“平起平坐”。这对消费者利益的长期维护很有意义。

  什么是产生“尊严投诉”的根源?消协工作人员这样表示,以往商家身上发生的对消费者的种种侵权行为,大都与商家没有着眼于把消费者看作与自身平等的权利主体有关。商家身上存在的这种自觉不自觉的心理方面的“优势”,往往会导致其服务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适时发生,直至发生以次充好、欺客或坑蒙拐骗等种种不良经营行为。

  而如今,消费者的“尊严投诉”直捣商家劣质服务的软肋,使得商家从内心里摆正自身与顾客在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位置,并使商家把消费者真正当作一个与其自身相平等的权利主体来看待,从而能减少商家侵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新华社记者冯丽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买不起还要问!郑辛遥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