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数字就业”到“素质就业”政府3年支付5亿学费 20万高技能人才涌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田玲翠通讯员朱乐民

  在刚刚闭幕的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职业技能大赛上,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27岁的张敖和他的同事常玉成以及史泰博商贸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陈裕,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10名“全国技术能手”中,上海的选手占了三席。

  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种需求,上海高技能人才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技能水准年年提高,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的年龄越来越年轻。来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信息显示,目前上海已有20万高技能人才,在本市140多万技术性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6.20%增加到今年年底的15%。

  数字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需要动手与心智结合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为此,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者学技能的政策,将培训补贴逐步直接落实到个人,近3年中,政府已为150万人“支付”了5亿多元培训学费,使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层次不断提高,目前中高层次培训的比重达到了64.3%。

  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当“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高级技师李进,凭着精密测量的绝技,为“神舟”飞船的推进舱及太阳能电池阵的关键零件和总装进行精密测量;他的同事,三十岁刚出头的青年技师曹毅,以高超技能为“神舟”飞船装上了太阳能帆板;上海航天局八○○研究所高级技师孙锡建,揽下了运载火箭底部四个助推器漏斗型喷射口的焊接绝活。

  规范的市场化职业培训,与现代产业相联系的实训模式,年年举办的技能大赛,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都为年轻人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励着年轻人钻研岗位技能。短短的三年,在上海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年轻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近百名年轻人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流砥柱,是他们用高超技能将科技优势转化成为科技产业优势。

  记者点评

  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是科教兴市中与“领军人物”有着同样重要作用的人才,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机制下,高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犹如一条“羊肠小道”,需要用时间和资历的积累才能获得;市场化的培训机制则无需“论资排辈”,以能力面前“人人平等”评聘方式,为年轻人铺就了一条成才的“阳光大道”,参加技能竞赛,接受社会化职业鉴定和评聘,只要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多项途径都能通向成才的“彼岸”。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上海在顺利完成百万人就业之后,又将实现从数字就业到素质就业的飞跃。

从“数字就业”到“素质就业”政府3年支付5亿学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