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洛杉矶到南宁-跨越两万里的生命航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9:13 桂龙新闻网

  一名远在美国洛杉矶的脑出血患者危在旦夕,家属要求紧急送回广西南宁接受治疗。从洛杉矶到广州航程12000公里,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和医护人员精心为病人提供安全保障,构筑了一条跨越两万里的生命航线,确保病人安全返回国内。

  紧急任务

  今年年10月20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接到一项特殊的医疗救助任务,广西一名公务员出差到美国洛杉矶于10月16日不幸突发脑出血,病情十分危急,昏迷、血压下降为零,自主呼吸消失,当地医生立即进行抢救。

  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休克、脑室外行流次降低血压等处理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但仍未脱离危险。家属获悉请求将患者运回国内救治。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紧急受命,院长刘唐威教授表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倾全院之力将患者平安接回家,在自己的家乡给予最好的后续治疗。

  刘唐威先后两次专门召开了院办公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特别运接小组。组长由呼吸内科教授施焕中博士担任,施博士曾经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通英语,也熟悉美国医院的医疗程序。他目前还兼任医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主任,具有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丰富经验。其他组员包括神经内科程道宾博士和两名专职护士。

  在开展救援行之前,有关方面多次沟通协调,作了最充分的准备。施焕中博士先后两次在有关方面的协助下赴广州与南方航空公司客运部、地保部等相关部门,与这些部门负责人先后召开了8次各种协调会议。

  如果开展救援,南航班机必须解决的问题既多又复杂:首先,患者自主呼吸必须全程使用人工呼吸机,而令人头痛的是呼吸机必须额外使用氧气源,后者是助燃物,是飞行危险品,不容有丝毫闪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虽然2002年在事故中受伤昏迷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国际SOS救援中心的帮助下经过长途飞行抵达北京,顺利入住北京市宣武医院接受继续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本次使用的民航飞机基本上不具备相应的医疗条件。谁都能理解,救治患者的生命固然重要,但其他数百名乘客的生命亦同样重要,绝对不能因为运送一名重病患者而增加丝毫的安全隐患。

  为此,南航方面也作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事先专门将一台呼吸机装上一架空机上天进行试验,确保拥有先进电子设备的呼吸机工作时对飞机的各种仪表不产生任何干扰作用。为此,南航还派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全程跟踪,严密监测氧气的使用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紧急起飞

  运送小组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次出国观光旅游,而是一次十分艰苦的经历,而且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就是说:整个航程中医疗组和机组的任何一个观察和处置步骤都举足轻重,而且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原因很简单:万米高空中飞行的飞机空间十分有限,连最起码的急救设备都没有,甚至不能过多使用电源。

  为了提前了解病情,程道宾医生带领一名护士于11月9日提前赴美前往患者所在医院,在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工作人员以及留在当地的同志的协助下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取得联系,以尽早了解病情。

  总的看来,患者病情始终没有明显改善,并且仍处在昏迷状态,自主呼吸仍未恢复,而且因为合并肺炎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6℃。医生很快就发现,美国总体的医疗条件虽然优于国内,但该医院的医护人员过于依赖各种监测仪器和治疗设备,一些基本的临床观察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

  比如,程医生在一次探望病人时发现患者无意识的烦躁不安,检查下腹部发现有明显的尿潴留征象,将这一十分简单的情况告知当班护士,护士草草看了一眼尿袋,认为正常并当即要离开,程医生坚持要更换导尿管,结果当即引出超过2000毫升的尿液。这一切更加坚定更加坚定了中国医护人员将病人接回南宁治疗的决心。

  11月15日晚上9时,施博士带领另一位护士乘上南航CZ257航班前往洛杉矶开始实施接运患者行动。对于施博士而言,这一次乘坐飞机是最特别的一次:他们到当地机场办理入境手续之后不足5分钟便又办理出境手续,必须乘同一架飞机返回,期间在机场只有5个小时停留时间,运送组成员必须提前登机,在当地救护车将患者送到机场之前将担架和呼吸机固定,同时将氧气和其他药品准备好。

  11月16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运送患者的救护车一路飞驰到达停机坪,运送小组成员在美方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迅速将患者抬上飞机。由于准备充分,患者被很顺利地转移到固定在飞机的担架上,并接上呼吸机,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患者各种生命特征在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基本稳定。

  3时15分,飞机呼啸而起直上蓝天。

  两万里的生命航线

  这时运送小组的成员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只是这一口气松得实在太短暂,真正的考验才开始。从洛杉矶至广州的空中飞行距离是12000多公里,由于风向的影响飞行时间为15小时,比来程足足多出3小时,运送小组此时不免有些心慌,飞机的起飞和飞行、降落过程中可能遇到气流的影响,这些不可避免的颠簸对于一个昏迷、血压不稳、没有呼吸的垂危患者而言,都可能造成致命性的影响,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事先无法预料的。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4名医护人员轮流休息,值班的同志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重点注意其呼吸情况和呼吸机显示的气道压力变化,以及氧气表的流量变化。由于患者没有呼吸,不能咳嗽,而且合并患上的肺炎,除了发烧,患者的呼吸道还不停不断地产生粘性分泌物。所以,工作人员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必须给患者清理呼吸道。

  在医院的病房里,通过真空负压吸痰,那是最基本的护理步骤,也是十分简单的医疗操作,但在万米高空,那就相当困难了。工作人员必须一边踩踏吸痰器,一边进行无菌操作,经过人工气道轻轻吸出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至飞机降落时,人们才注意到整个航程中吸出的分泌物竟有300毫升之多。

  在CZ257航班机组人员的全力协助下,通过医疗小组的不懈努力,患者血压、脉搏和心率在整个航程基本保持平稳,呼吸节律和幅度在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也大致稳定。

  17日凌晨6时,飞机平稳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接送人员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民航客机这样长时间空中运送危重病人,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这是成功的第一次。

  患者随后被紧急运送回广西南宁,目前正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继续治疗。18日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病情已经趋于好转。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选稿:梁凯昌作者:张周来 韦大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