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大智慧第5篇:十一五规划不容扭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0:29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言扬 投资过热、资源紧缺,干群关系紧张的社会经济现状,其源头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为此,国家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改变现有的资源价格体系,不然,人为压低的资源价格还会导向重化工业化的方向,重演这轮经济周期中各种弊病。 2005年是中国开始免除农业税的第一年,农民负担大为降低,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的善举。 但农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基层政府借着国家的名义强行征用农民的土地,给予很低的补偿,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影响社会的稳定,难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那些目标,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保证。作为纳税人供养的政府部门,完全应该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能从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出发,阻碍改革的步伐。 现实是,有些政府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以各种理由阻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甚至在改革中塞进自己的私货,创造新的寻租空间。有的部门甚至以立法的手段把自己原来的灰色收入合法化。 我们必须坚决改变权力市场化的现状,因为 “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不容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