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佛州沿用20年前陈旧标准工程审批轻率威胁湿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1:31 人民网

  

佛州沿用20年前陈旧标准工程审批轻率威胁湿地

  人民网12月31日讯 尽管在佛罗里达州湿地上进行的各项建筑工程很少受到政府干预,开发商还是不断争取政府部门的最后首肯。他们认为,同力争保护佛罗里达州沼泽和湿地的代表联邦政府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theU.S.ArmyCorpsofEngineers)相比,得到州政府的许可更为容易。据悉,佛州政府很可能在明年解除面积在10英亩以下的建筑工程禁令,此
举将给该州带来更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据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时报》报道,城市化发展已经使该州湿地面积大幅缩减,卫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佛罗里达州湿地面积缩减了84000英亩。而且政府许可令并没有强制要求开发商过滤掉最常见的水污染物质,这将导致河流中有毒藻类大量滋生。佛罗里达州西南地区规划委员会前主管韦恩·达特依(WayneDaltry)说:“我们发展了,可是水质量下降了。这全都是这些本不应该影响水质的建筑工程造成的。”

  如果开发商想要征用湿地,必须同时取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许可。联邦政府的许可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颁发。州政府许可令的颁发前提是工程不会导致水质超标,而陆军工程兵团则要综合更多的环境因素加以考察。政府通常依照《审核原则》(theBasisofReview)颁发许可证。该《原则》规定了开发商征用湿地后必须对由此引发的洪涝和雨水流失问题采取处理措施的标准,因为湿地具有蓄水和过滤污染的作用。只要开发商能够提供足够合理的保证,就能够获得许可。但《原则》已经有20年未曾更新,而且对于佛州最常见的水污染问题——富营养化没有任何处理细则规定。

  2005年7月,圣约翰斯河(St.JohnsRiver)出现大量绿藻,不仅阻塞河道,还导致沿岸居民出现咳嗽、打喷嚏以及皮肤过敏等多种不适症状。政府官员说,这是由于周围院落、高尔夫球场、购物中心还有农场等排出的污水进入圣约翰斯河,河水营养过剩,使得藻类丛生。类似这样的污染情况,在佛罗里达州大大小小河流和湖泊随处可见。1998年政府统计数据显示,1200条受到污染的河流中有80%营养过剩,水藻将水中的融解氧大量吸收,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南佛罗里达州水域管理区副主管戴蒙·梅尔斯(DamonMeiers)说,“目前所做的不足以”弥补水污染问题,“新的开发项目将在目前累积的基础上使已经过剩的营养继续增加”。

  2005年,陆军工程兵团否决了6项已征得佛州政府同意的工程,其中包括一个可能破坏167英亩湿地的自由贸易中心及一个会造成螺旋沼泽鸟兽禁猎区(CorkscrewSwampSanctuary)附近数千英亩湿地干涸的高尔夫球场的部分工程,理由是“我们相信这些湿地对于圣约翰斯河下游分水岭至关重要”。兵团负责颁发佛州项目许可证的官员约翰·霍尔(JohnHall)说:“没有人敢签字同意。”

  针对佛罗里达州西南地区急剧加重的水污染问题,美国环保署区域主管约翰·汉金森(JohnHankinson)2001年曾派遣污染专家布鲁斯·伯勒(BruceBoler)前往,加强对李县(LeeCounty)和科利尔县(CollierCounty)的湿地征用许可证的颁发审查。伯勒及其继任吉米·帕默(JimmyPalmer)按照政府意图,否决了每个可能引起西部沼泽地带营养过剩的大型工程。环保组织“佛罗里达州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保护”(theConservancyofSouthwestFlorida)2003年就南佛罗里达州水域管理区引用的《审核原则》中的标准向法庭提起诉讼,管理区官员于今年投票表决,李县和科利尔县的开发商将按更改后的《原则》标准治理富营养化。不过南佛州其他地区仍将按原标准执行。

  政府之所以如此倚重《原则》,是因为按照规定必须在90天内对开发商的申请作出答复,如果逾期开发商将自动获得许可证。有数据显示,2003年,工程许可证从申请到颁发平均只需44天,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有关部门根本无法全面考察一项工程的综合影响。

  五年前,立法机关曾经审核过许可证颁发细则,发现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开发商占用了大面积湿地,而政府对于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束手无策。但立法机关没有采取任何弥补措施,反倒通过了一项法律,不但不鼓励综合评估,还利用不科学的寻机性会计(creativeaccounting)来掩盖所有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政府可以建立人造湿地或者保留另一处湿地作为交换,而研究表明,人造湿地根本无济于事,保留另一处湿地也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陈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