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复兴及大国梦想第5篇:中国汽车业有关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4:12 财经时报

  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

  几年来一直为微型车受到的不公待遇奔走呼吁。今年10月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对小排量车解禁。强调企业家要有第三 只眼的尹家绪,在避免汽车技术空心化的路上还领导研发出中国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车。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光远

  公开与龙永图的“不要为搞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争辩的第一人,从事了大半辈子汽车的何光远,对中国汽车有着特 殊的感情。他认为,品牌的背后是知识产权,中国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学习技术和管理,逐渐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发展起 来。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

  范安德

  大众在华份额一路下滑,范安德临危受命,全面领导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业务。48岁的范安德表示,今年年底到 2007年之前,要止住市场份额下滑的势头,为长期的盈利做准备。

  南汽集团董事长

  王浩良

  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事件的总指挥官。在被称为“蛇吞象”的收购事件中,体现着王浩良的魄力和决心。在经历了 跨国联姻的合资后,南汽并未有大的起色,借助自主品牌打造新南汽,成为南汽新的希望和方向。

  安徽农民

  杜宝良

  在京以卖菜为生。因在同一地点违规105次被记录在案,受到万元巨额罚款而引发社会关注。杜宝良案改变了交管 部门“以罚代管”的管理模式。北京市交管局每月

邮政送达的“违法通知书”,让更多杜宝良们有了及时、准确获知违规记录 的渠道。

  费尔霍伊根

  对于汽车专业人士来说,京特·费尔霍伊根(GuenterVerheugen)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

  但这并不证明费尔霍伊根来头小,费氏——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分管企业和工业。费尔霍伊根曾因负责欧盟东扩事务 而在欧洲政坛名声大噪,汽车只是他所负责的众多事务之一。

  在2005年当中,费尔霍伊根进入中国汽车界的视野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陆风碰撞门事件之后,费氏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表示,他计划就进口的中国汽车进行调查。他怀疑中国汽 车通过小排量进口获得一国监管部门同意的方式,绕过了欧盟的安全标准。

  第二次则是在12月12日,费氏在欧盟总部公布了《21世纪欧洲汽车业竞争力提高方案》(简称CARS21) ,擘画出未来10年欧洲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框架。引人注目的是,他出人意料地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称欧盟对中国采取种种 措施“限制”欧洲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十分不满,如果中国仍不采取行动改善这一状况,欧盟将考虑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费尔霍伊根指出,中国限制欧洲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对本国汽车厂商实施保护性政策,刻意制造不公平竞争。同时, 欧盟汽车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屡受侵犯。欧盟委员会已收到欧洲汽车企业多项针对中国的投诉。

  这位来自德国的欧盟委员会要员列举了欧洲汽车企业受到的多种“不公平待遇”,其中包括不准在中国独资设厂,与 中国企业合资设厂外方不得控股。费氏还指出,中国今年出台的一项措施规定对欧洲汽车零配件征收与整车同样高的关税,这 是想迫使欧洲生产商购买中国产配件,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费尔霍伊根领导着名为“CARS21”的工作组。该工作组的成员囊括了负责工业、交通和环境的三名欧盟委员会 委员,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大传统汽车强国的部长,德国大众董事长(同时是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欧洲福特总裁,雷 诺和菲亚特的CEO等人,可以说代表了整个欧洲汽车工业。

  而费氏针对中国所表达的不满,正切中我国汽车产业几大要害——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期 间的主旋律;50:50的股权结构是中国力保的产业政策基石;控制零部件进口、鼓励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也是中国汽车业 避免空心化的一大保障……

  有预测显示,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同样面临着诸 多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个数字都足以让汽车产量停滞不前的欧洲人深感警惕。

  费尔霍伊根表态的背后,是欧盟对于欧洲汽车业的深深忧虑,对

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汽车业逐渐做大的担心。而在费 氏的表态之后,欧盟可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将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难以估量的压力。

  值得指出的是,不仅欧盟希望对我国施加压力,美国、日本也很可能步欧盟之后尘。正试图走出国门而实际上走得艰 辛的中国汽车业,在这场复杂难测的大博弈面前,尤其显得变数横生。(陈小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