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寻找中国筹码第3篇:海外投资仿效日本欠火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4:24 财经时报

  本报特约撰稿徐梅

  历史真的会简单地重复吗?人们看到,日本今天海外资产的收益已经超过国内资产的收益,基本摆脱了30年前那样 对海外资源和能源的高度依赖,日本的企业全球化程度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样板了

  2005年那个焦灼的夏天,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退出了对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的竞购战。收购尘埃未定 ,已经有人出来道出禅机,将这一收购与日本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收购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做比。

  洛克菲勒中心可谓日本海外收购永远的梦魇。这座象征美国财富精神的大厦在被日本人买下后,美国所有针对日本经 济的胁迫似乎就没有停止,日元升值、财富缩水、经济衰退,都与日本人触动了美国人价值神经直接相关。

  但是,除了所谓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卵石滩

高尔夫场等几个似是而非的收购失败案例外,日本 企业海外收购真的是一场灾难么?历史真的会简单地重复吗?

  人们看到,日本今天海外资产的收益已经超过国内资产的收益,基本摆脱了30年前那样对海外资源和

能源的高度依 赖,日本企业全球化程度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样板了。

  中国加速出海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05年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 收购尤尼科,许多人已经乐观地预言,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时代正在到来,甚至有人把它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 的海外大举扩张相类比。

  当前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的状况与80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确有相似之处,但从总体上看,差异 还是占了主流。

  目前中国与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企业对外投资热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者都在谋求扩大出口、促进 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纠纷。

  日本80年代围绕钢铁、电子、汽车等产品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现在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家电、纺织 、日用工业品等领域的产品出口屡屡受到一些国家实施的加税和

反倾销调查等限制。为减少和规避贸易摩擦,促进出口,两国 的一些企业寻求到海外直接投资设厂。

  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最初是以新建投资为主,而后并购式投资明显增加。在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对外直 接投资是以新建投资为主要方式,并购式投资迅速增加还是在日元升值以后。由于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较80年代已发生 了很大变化,经济国际化高度发展,全球出现前所未有的企业并购浪潮,在这种形势下,并购式投资日趋活跃,因此,在以新 建投资方式为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的持续时间比日本明显缩短。

  中日两国对外投资热都是在本国货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出现。上世纪80年代,为削减本国巨额贸易赤字, 美国不断对日本施压,迫使日元升值。如今,中国同样面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历史不是简单重复

  当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热与80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尽管二者同样面对本国货币升值的环境,但对汇率政策的处理不同。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出现持续大幅度升值的态势,与升值前的日元兑美元汇率(250:1上 下)相比,3个月内升值20%,到1987年底升幅达50%,1995年4月一度突破80∶1大关,日元升值3倍左右 。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即使调整,也会是一种渐进、有管理的过程,不会带来像日本80年代中后期那样的海外资产投资价值倍 增的结果。

  日本在80年代中期开始大举向海外扩张之际,已实现了资本自由化。而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汇率制度改革的需要,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不至于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但最终决定企业对外投资的根本因素并非币值的高低,而 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长期发展战略。

  到80年代中期,日本实现了经济追赶欧美的目标,在许多关键性领域已占据优势,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国内存在大 量剩余资金,对外投资达到较高水平。1985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22亿美元,到1989年度达到675亿美 元,日本跻身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行列,并且面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占比重较高,对金融、保险和不动产业的投资发展迅 速。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在经济实力、市场发展状况方面,还是在企业经营资源、竞争能力、国际市场整合经验等方面, 与日本的差距很大。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外投资规模有限。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6.2亿美元,截至同年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约370亿 美元,与日本的差距十分悬殊,而且相当部分的投资集中在资源产业和制造业,面向发达国家投资的条件还不成熟。

  从这个角度讲,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代尚需时日。

  差异化导向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对本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导向不同。日本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限制外国资本进入,鼓励 本国企业到海外发展。日本政府开始鼓励外国企业对日投资还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中国则相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 内资金短缺,政府一直强调“招商引资”,不鼓励对外投资。1999年,中国政府提出让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特 别是近两年来大大放宽了对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国内市场越小,本国企业走向海外的驱动力越大。日本国土狭小,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有限。20 世纪50、60年代,很多日本企业就十分重视开拓国际市场。80年代,日本在许多领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纷纷在世 界范围内多层面、全方位地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仍具有尚未开发的潜力,虽然本国企业到海外发展也有寻求更广阔市场的动机,但 总体上这方面的需求在程度和迫切性上明显低于日本。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更主要目的是利用资源、获取技术和品牌等。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不应效仿日本,而需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海外拓展之路。面对当前的中国对外投资热, 企业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追从。(作者为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