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悠悠钟声,为2006祈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7:13 扬子晚报

  扬州大明寺撞钟吃食面

  始建于南朝、和中日友好使者鉴真有着深厚渊源的扬州名刹“大明寺”,新年撞钟活动一直为该寺最具传统的祈福迎新活动。昨夜,这一千年古刹成了欢乐的海洋,数千人到大明寺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的祈盼和祝福。

  虽然昨夜的新年撞钟活动要到晚上9时30分才开始,但昨晚7点多钟记者赶到现场时,寺院已是人头攒动,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到8点多钟,人越来越多,整个寺院热闹非凡。寺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撞钟迎新年是佛教中的重要仪式,敲响108响钟声寓意去除人生的108种烦恼,获得吉祥、安乐。今年大明寺元旦撞钟活动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其主题为“亲近市民,为民祝福”。除撞钟祈福外,还将举行舍利出塔、升祈福灯、开光法会、品福贵茶、吃长寿面、新生儿祈福、祈福树下许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开山门仪式以美轮美奂的现场灯光效果造就逼真传神的超凡境界,在大雄宝殿旁、栖灵塔畔,有穿着绿衣服的年轻女子表演的迎新舞蹈,有着大红衣裤的“大头娃娃”为市民祈福作揖,而广场上数百名老年腰鼓队的表演更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从晚上9时30分到9时45分,108声钟声中的第一个36声率先敲响,每一次浑厚悠扬的钟声响起,都会引来一阵欢呼。11时45到新年零点的最后一个36声,现场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新年的钟声敲响后,长时间的祝福欢呼声经久不息。退休前在扬州一所中学当教师的张先生表示,扬州城越来越美,群众生活得也越来越好,这几年自己每年都参加新年撞钟活动,每年都在祝福,每年都有新的感受!刘琼陈咏

  寒山钟声中万人祈福

  新年的钟声在零星的细雨中悠悠鸣响,清脆的钟声从寒山寺的钟楼上蔓延出去,覆盖了方圆数里。在零点到来的那一瞬间,聚集在寺庙内外的近万名市民们听到第一声钟响后,集体安静下来,他们双手合十,在悠长的钟声中默默祈福,祈祷2006年生活更美好。

  作为苏州新年的传统节目,寒山寺的新年听钟声活动已经举办过26年。今年,寒山寺听钟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昨晚,在千年古刹寒山寺里,展出了100多口古钟,各方游客一边欣赏着这些造型各异的古钟,一边等待着零点的到来。人群中,记者看到许多上海游客。一位姓丁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第三年来寒山寺听钟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似乎不听听这钟声,就不算过新年。”丁女士去年来听钟声是为出国的女儿寄托祝福,2006年她的愿望是全家人能平平安安地生活,“钟声会给我们全家人带来好运的。”

  昨晚的寒山寺,比以往更多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寒山寺的僧侣们,在钟声敲响前,用梵呗演奏了一场宗教音乐会。不少来自海内外友人们,静静地欣赏着梵音。每年寒山寺新年钟声,总是会吸引大批海外游客。他们深信寒山寺钟声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能够把幸福带给听者。记者在寒山寺里,还遇到来自苏州、无锡、上海、南京等地的同胞。他们在走进寒山寺的那一刻,便被同样一种情绪所感染了。那么多人一起站在寒风中祈祷,这是一种言语难以表达的感动,这也是新年开始之际,最应该传达给每个人的。零点,怀揣着同样的激情与感动,记者也情不自禁闭上眼睛,在一下又一下的钟声中,为2006年祈福。王晔

  南京6处撞钟迎新年

  新年来临之际,南京城内外共有6处古寺名刹举办了撞钟迎新年的活动,上万市民参加了撞钟活动。

  天妃宫静海寺昨晚举办了“弘扬妈祖文化,祈祷国泰民安”的元旦撞钟活动,从9点钟开始,就陆陆续续地有市民前来撞钟。九华山玄奘寺的撞钟是免费的,10:30开始,数百市民聚集在六和钟亭依次撞钟祈福。栖霞寺撞钟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今年元旦,栖霞寺除了传统的撞钟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动。昨晚栖霞寺撞响第一声钟声前,一些市民将新年心愿写在纸条上,放在“莲花灯”中,点亮灯中蜡烛,放置明镜湖湖面上。一株8米高的“普泽树”由十运功臣等各界代表揭幕,有市民将心愿写上吉祥红绸挂在树上。11:45,撞钟活动开始,第108下钟声正好伴随着2006年到来。毗卢寺则将一至六响钟声免费送给六对元旦举行婚礼的新人。此外,在新年到来时刻,灵谷寺、鸡鸣寺也都举办了撞钟活动。金震寰

  

悠悠钟声,为2006祈福

  昨晚,六对新人在南京毗卢寺共同撞响新年大钟,迎来了全新的2006年,也象征着六对新人美好生活的开始。据悉,这六对新人将在元旦上午八点十八分参加首次南京地铁集体婚礼,而撞钟则是集体婚礼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宏斌宋峤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