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谈中美关系:相互防范又相互依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9:08 东方早报

  本报讯 (作者 王缉思) 中国崛起是在美国霸权扩张的历史时期开始并持续的,而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没有因中国崛起而受到削弱

  多少年来,中美关系都有一个年度变化周期:上半年相对紧张,下半年走向缓和。例如,1995年5月李登辉访美,1999年5月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2001年4月中美军用飞机在南海上空相撞,都引起双边关系危机,又都是在当年下半年就逐渐改善。

  2005年的中美关系,也没有脱离这一周期性变化的轨道。这一年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从70年代末以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中国崛起是在美国霸权扩张的历史时期开始并持续的,而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没有因中国崛起而受到削弱。这一现象本身,已经对“美中必然对抗论”构成了挑战。

  中国在坚持自身独特发展道路和政治原则的前提下,争取同美国建立某种程度的战略互信并非幻想

  现在的问题是:两个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相对立的大国,究竟能够保持多长时间互不为敌、和平共处的局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把美国霸权及中国崛起对其可能形成的挑战,分解为几个不同的侧面来进行考察。

  美国称霸世界最重要的支撑点是所谓“机制霸权”(regimehegemony),即

二战后在美国倡导下建立起来、至今还在运转的一系列国际组织、机制和联盟,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北约、八国首脑会议、美日军事联盟、防扩散安全倡议(PSI)等。美国是通过这些机制企图“领导世界”的。中国参加了其中绝大部分经济机制和一部分安全机制。对尚未参加的若干机制,中国虽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留态度,但并没有建立反制的机制加以对抗。两国在国际机制中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现存全球国际机制中对中国有利的因素大于不利因素。

  美国霸权的第二个侧面是经济霸权。在中美经贸合作继续扩大的同时,经贸摩擦也在长期化,并对两大社会内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美国经济霸权同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美经济的互补性仍然很强。

  值得警惕的是中美在能源和其他资源方面的矛盾和竞争。近来不断出现“中美争夺能源”、“中日争夺石油”的舆论,问题主要不在能源短缺、

石油价格上扬等物质因素,而在于中美、中日之间缺乏战略互信。

  于是,我们必须考察美国霸权的第三个侧面,即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对于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不屈从于它而又迅速崛起的中国,美国人怀有深深的战略疑虑。但美国人也意识到,同中国相比,与他们在价值观上更为对立的,是伊斯兰激进势力。美国人还能看清楚:中国无意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强加于他国,也无意建立反美政治联盟。所以,中国在坚持自身独特发展道路和政治原则的前提下,争取同美国建立某种程度的战略互信,改进两国间的危机管理机制,并非幻想。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却在挑战美国的地区霸权

  第四,美国不能容忍任何国家挑战它的军事霸权,而中国国防力量正在增强。不过中美在军事能力和投入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同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争夺世界军事霸权的形势相比,可能引发未来中美军事危机的冲突点很少,几乎全部集中在台湾海峡。

  但经过多年较量和沟通,美国终于认识到台湾问题对它来说更多地是一个“包袱”而不是一笔资产,而对中国大陆来说,国家统一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长远目标。因此在2005年,台湾问题暂时不再处于中美关系的中心位置,这一年也可能成为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史上最为风平浪静的一年。不过鉴于美国军工集团需要寻找“敌人”以扩大自身利益的驱动,“中国军事威胁”的鼓噪不会减弱。

  最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霸主自居,中国在本地区影响日益上升,形成了一对结构性矛盾。冷战后美国不断巩固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排,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

  应该说,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却正在挑战美国的地区霸权。现在,也唯有中国有能力对美国的地区霸权提出挑战。美国维护亚太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扶植、支持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潜在对手,利用中国同邻国的矛盾,阻止东亚区域机制的发展壮大。

  中美关系已经逐渐脱离了“非敌即友”的简单逻辑,成为一种既相互防范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综合来看,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三点粗浅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

  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同美国主导的多边军事安排的关系等问题上,双方需要保持足够的敏感。中国继续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控制中日矛盾,有利于稳定对美关系。中国在朝核问题上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为中美处理在亚太地区的结构性矛盾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

  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又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

  中美关系已经逐渐脱离了“非敌即友”的简单逻辑,成为一种既相互防范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从2005年的中美关系的变化看,双方各个摩擦点相对来说是相互孤立的,这既增加了美国全面压制中国的难度,也决定了双边关系进一步改善的局限性。这就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之所在。无论美国领导人用何种语言界定、表述其对华政策,各个摩擦及合作领域都将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发展。

  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两大社会内部都有推进双边关系的强大动力,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