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十大新闻集中展现省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07:0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难忘2005。这一年里,在省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全省各行各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广大干群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积极投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本报评出的2005年安徽十大新闻是全省各条战线辉煌成就的缩影,集中展现了安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安徽十大新闻人物是6500万江淮儿女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凝聚
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十一五”建议勾勒发展大蓝图

  去年12月15日,省委七届九次全会表决通过《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工业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经济外向度大幅度提高;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继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

  “东向战略”借船出海促崛起

  为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2005年上半年提出,大力推进东向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实现安徽的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

  我省实施东向战略,主动迎接长三角的产业、资本转移,并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围绕东向战略,去年以来,我省积极发挥丰富的人力、能源、交通、农产品等优势,找准产业定位,提升产业配套的规模和水平,加快形成与长三角的产业关联,努力打造与长三角互动发展的工业品配套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

  农村综合改革改出“三农”新局面

  我省继在全国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及时抓住提前免征农业税,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的重大机遇,决定从2005年起选择18个县(市、区)先行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是深化三项(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目前,18个试点县(市、区)已先后制订了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初见成效。农村综合改革对促进全省农村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泰利”

  去年9月1日至3日,13号台风“泰利”影响我省,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大别山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全省受灾人口605.6万人。灾情发生后,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救灾,解放军、武警官兵迅速投入抢救、转移灾民,战斗3天安全转移45.57万人。全省向灾区发放救灾款1238万元,米、面1754吨,燃煤36吨,方便食品和饮用水3.6万件,加上捐赠和对口支援,基本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水利、农业部门还组织技术人员,指导水毁修复和补种、秋种,为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徽商大会提升安徽新形象

  去年5月18日至20日由省政府举办的2005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契机。此次大会弘扬徽商精神,展示安徽风貌,广交天下朋友,共谋发展大计,吸引了50家世界500强企业、2000多名客商到会。交流、合作、发展、繁荣……投资与贸易互动,国际与国内并重,经济与文化融合,历史与现实交汇,为期三天的大会,以一次经典式、品牌经贸盛会载入了安徽发展的史册。丰富的招商引资项目为充裕的资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大会签订61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9亿美元;签订内资项目23个,投资总额377亿元。

  治理淮河以人为本保安澜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在我省境内流域面积达6.69万平方公里,人口3750万人,耕地面积4334万亩。

  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治淮会议确定“八五”兴建18项治淮工程,2003年淮河发生1954年型大洪水,国家有关部门对部分治淮项目进行充实调整,决定到2007年我省治淮总投资5年达190亿元。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我省的有14项,其中已完成3项,在建的8项,未开工的3项。同时,安排了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河道达标及河道治理工程、重点平原洼地排涝工程等其它3项治淮工程建设。此外,还安排灾后重建工程投资30.63亿元。总体目标是在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以前完成的治淮任务。

  开门大接访温暖百姓心

  从2005年5月起,一项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民心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在我省市县乡三级全面开展。全省三级19089名党政领导干部走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人民疾苦,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依法现场解决群众上访问题15259件,限期解决24597件。一件件信访案件得到快速办理,如一首首动听的和谐之歌滋润着群众心田,奏响构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的时代强音。随着我省《关于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的意见》的发布,以领导干部为主体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和大信访工作格局正在加快建立。

  “拆违风暴”“拆”出合肥新面貌

  自去年7月中旬起,一场空前的“拆违风暴”在合肥掀起。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1066万平方米,为合肥“十一五”期间大建设、大发展拉开了序幕。“拆违风暴”使省城马路变宽了,大街变亮了,城市变干净了。“拆违”还激发了市民热爱合肥、希望合肥快速发展的热情,改变了合肥人的精神面貌和城市形象,也使来肥的投资商增强了投资信心。“拆违风暴”极大地促进了合肥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合肥市大规模集中拆除违法建设的成功做法,引起省内外大中城市的广泛关注。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先后组织人员前来学习合肥的做法。

  全省宣传战线深入开展“大练兵”

  2005年3月起,我省宣传系统掀起了“大练兵”热潮,广大新闻、出版、文艺工作者踊跃参与,各单位、各部门瞄准“练一流本领,育一流作风,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各自的岗位实际,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练思想、练业务、练作风。近一年来,大练兵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涌现出一大批活动积极分子,产生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好作品,有力地提升了整个新闻出版文艺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大大增强了我省新闻出版文艺战线的核心竞争力。

  否决污染项目再现碧水蓝天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污染预防、治理两方面工作,连续开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集中查处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案件,加强源头管理,控制新增污染源。在招商引资中,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严把环保准入门槛,严格项目审批。据不完全统计,仅

池州
巢湖
、黄山、铜陵、亳州、
马鞍山
、芜湖七市就否决污染招商引资项目244个,总投资额达数十亿元。同时,一些地方还出台文件,将环保实绩纳入县区党政“一把手”实绩考核内容,着力建设“抬头见青山,四处见景观,大雨水不浑,久旱鱼虾欢”的秀美山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