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日里的“本报内部消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07:30 扬子晚报

  昨天,与读者风雨同行的扬子晚报迎来了自己20岁生日。扬子人喜聚一堂,以一场充满激情的迎新大会,喜迎新年,欢庆自己的节日。大会上,几位扬子人以“特别报道”的形式,讲述了2005年发生在扬子晚报的“内部新闻”。

  夜夜无眠: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从晚上6点半跑新闻,一直跑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钟,清晨5点半爬起来写稿子,8点钟交稿后,刚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9点钟左右接到一个电话,又迅速赶到长干桥采访;中午回家刚准备休息,又接到电话,说四五四医院发生新闻,于是又骑车赶到四五四医院,一直采访到下午3点;回到报社后,一身疲惫躺在沙发上休息了1个多小时,吃过饭后写稿子,一直写到晚上8点……这就是机动记者部杨民仆的一天生活日志。其实,这只是机动记者部记者的生活缩影而已。他们承担着扬子晚报“今晨昨夜”突发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南大研究生毕业的杨民仆说,有人曾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想,因为我们是扬子晚报的记者,我们拥有千百万的读者。如果我们采写的新闻稿不如别人,如果我们漏掉某一重大新闻,面对千百万的读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为了读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初为人母:宝宝管我叫“阿姨”

  科教卫部记者刘小卉也是南大毕业的研究生。2005年,她参与采访了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写出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独家新闻,如高考大战、神六飞天、分肝救夫……在昨天的迎新大会上,初为人母的她来不及回味收获的甘甜,讲述了一件令自己心酸的家事:“因为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家人,才一岁的宝宝刚刚学说话时,竟总是管我叫‘阿姨’,问他最喜欢的人,也都回答‘爸爸’。”的确,作为扬子晚报一线记者,平时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休息日加班是常事,加上写稿的压力、担心漏稿的焦虑,真有点不知家的味道了,但刘小卉由衷地说,能够在扬子晚报这种自上而下团结紧张、非常敬业的良好氛围中工作,为千百万的读者奉献,我觉得非常满足和自豪。

  为了发行:成了“不孝”之子

  扬子晚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仅在南京2005年最高发行就突破了63万份,2006年伊始新增订户1.5万,整订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1%!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支过得硬的发行队伍。吴俊是扬子晚报南京地区发行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在大会上讲述了一件令自己永远难忘的事:那是2005年3月15日的凌晨,负责发行工作的郑总卧室还亮着灯,原来他失眠了,根据安排,他当天凌晨4点要到南京积善新寓的配送站“跟线”。他看了一下手表,便起床下楼赶到积善新寓,配送站却没有一个人,这时他才发觉自己看错了时间,误把3点看作4点了。于是他便在门口小憩了一会儿,凌晨4点,配送站的工作人员来了,看到郑总这么早就来了,既惊讶又感动……上午9点半,郑总“跟线”结束后,又赶回来开会,正在开会时,他接到一个电话,顿时神色大变,忍了又忍,突然禁不住哭出声来——原来他在老家的母亲去世了!郑总早知母亲病危,虽然一直萦绕心头,频频失眠,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回家……

  广告中心南京市场部经理赵成君、驻外记者部负责人陈太云、总编办主任姜莉……一个接一个发言,一个接一个的“特别报道”,让人感动,也让人感受到20岁扬子的激情、年轻、活力和勃勃生机……本报记者陈明明文宋峤摄

  

生日里的“本报内部消息”

  

生日里的“本报内部消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