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轰动2005的学术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02:50 舜网-济南日报

  ◆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讨论

  对于中国能不能绕开重化工业的道路的讨论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方认为:中国加快重化工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要求,在当下的中国,用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增长并不能替代重化工业发展;重化工业阶段是绕不过的,而且它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重工业的高速增长就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按照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服务业的发展只能在实现工
业化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产业结构演变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顺序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服务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认为,中国必须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即依靠人力资本支持经济的内涵增长,通过广泛运用科技成果,使效率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通过发展服务业,促使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这场大讨论,因涉及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中国经济政策乃至发展道路的选择,所以空前激烈。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讨论

  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过时的讨论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1、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要与时俱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只适应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将逐渐淡出。当前我国居民生活已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家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加强;同时,收入差距过大也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而公平问题亟须解决。然而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效率,抹煞差距。只能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逐步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结合”过渡,最后将淡出。

  2、应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是我国改革二十多年来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分配政策是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佳抉择。

  3、当前的不合理收入差距应该归咎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追求效率,把公平放在了“兼顾”的位置上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公平,使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当前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政策。这也与共富目标相符合。

  4、将公平作为分配标准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有分工的,市场追求效率,政府管理社会公平。

  5、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有公平也就有了效率,效率有助于实现公平,探讨谁先谁后,是个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是个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

  ◆关于产权改革的讨论

  产权改革是否等同于私有化;改革该不该停止下来;否定私有化是否就是反对改革?主要观点是:

  1、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不是错了?有人提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错了,由于市场化改革造成了两极分化,造成了腐败。有人认为,改革方向没有错。社会公平问题、某些严重的腐败问题不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恰恰是改革不到位和改革滞后的结果。

  2、改革是否已完成?有人认为,我国改革已基本完成。我国的基础性改革有了重大的进展,市场主体地位确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有人认为,我国改革正处在新的攻坚阶段,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方面还远没破题。

  3、加快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吗?有人认为,目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加快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有人认为,从根本上说,改革是为了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多数人在改革中不断获益,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因此,要统一对改革的认识,重振改革的热情,加强对改革的领导。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

  去年4月13日,曾因“杀妻”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已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法律终于还了佘祥林清白。佘祥林随后通过律师提出了包括精神赔偿在内的国家赔偿问题。于是赔偿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又起争议。有学者指出,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法人受到侵权,也会导致这两种损害;但由于法人不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法人的非财产损害就无法得到赔偿,这对法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有学者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主张应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数额封顶。有学者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得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这样的规定对民事主体的利益保护不力,应考虑改进。国家赔偿法也应考虑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也受到很多学者的赞同。

  ◆管理领域的细节与战略之争

  当新华出版社的《细节决定成败》在社会上掀起“细节主义”浪潮后,企业管理出版社推出了《战略决定成败》一书。那么,“战略”与“细节”,到底是谁决定成败?

  一方认为,“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应该是战略决定成败,承认战略决定成败并不否定细节在执行中的作用。《战略决定成败》的作者何学林认为:在执行中发挥细节的决定性作用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执行才会有意义。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战略错误,细节再完美也无济于事,细节越完美,执行力度越大,在细节上下的工夫越大,越是背道而驰,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即社会资源越多,危害越大。因此,在战略问题解决之前,请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另一方认为,细节和战略本来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强调细节是对当前社会浮躁心态的一种提醒。《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对《战略决定成败》一书作者的观点作出了回应:从逻辑角度来讲,细节和战略本来不是一个层面,因为细节严格来说是执行层面的问题,是管理学里面一个观念,而战略是独立一个学科。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做一个科学命题,可能会有问题,但是,面对中国目前这种浮躁社会的基本状态,以这种命题提出来对社会的冲击力是有必要的。因为很多事情,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人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度,过于讲细节是不对,现在之所以这么命题是因为社会过于不强调细节。

  (根据《北京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