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部分钢铁企业工会主席谈高能耗企业工会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07: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十一五”规划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2005年11月26日在全国钢铁企业工会主席联系会上,与会代表提出: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认真贯彻钢铁产业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发挥群众优势开展技术创新

  从全球的钢铁业看,单纯依靠产能增加只是浪费资源而无法救市。中国钢铁要拓展市场,只能是凭借品种、质量和对用户的服务。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阵地优势、活动优势,大力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活动,使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如太钢开展了“一专多能”技术比赛,对太钢技术状元和参加省级以上的优秀技术能手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重奖,并建立了职工技术人才库和太钢职工创新成果库;围绕企业新建不锈钢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分别开展了以“追求卓越、创精品工程”为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以保安全、保主体、保工期、降成本为目标的“三保一降创全优”立功竞赛活动;围绕公司质量品牌战略,开展了以“质量在我手中”为主题的班组质量竞赛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广大职工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力军,所以要广大职工切实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节约责任意识;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充分激发自我创造力。

  企业也要不断加大对职工职业教育的投入。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素质密切相关,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基石。只有拥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才能快速、持久地发展。

  重钢将强化培训作为提升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引导职工认识提升素质是“市场竞争之本、适应岗位之需、科技兴企之急”,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求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注重将专业培训、读书自学与职业技能竞赛、推广运用先进操作法相结合。广泛开展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技能等级、特种作业等各类培训,举办了10期共3000余名职工参加的创造学知识培训班,邀请重庆大学知名教授面向生产一线的骨干,开办了创造学知识讲座。总结推广技术骨干、技师积累的“三绝一法”,征集技术论文、先进操作法,并大力推广运用,促使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适用的培训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近年来,酒钢十分重视职工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建立了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的职工培训中心,设有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汽车修理等专业实习场所,实验和实习设备总价值达两千万元。在不断优化硬件建设的同时,酒钢着眼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先后对职工大学、党校、职工中专、技校、职业学校实施合并统管,并与中央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甘肃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学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并重的教育培训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行业内部整合

  作为高能耗行业的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资源闭环利用的经济,必须通过构建“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物质流,创造一种使自然资源得以闭环流动的条件。同时要认清产业集中度低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这一事实。高能耗企业应该是以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进行行业内的整合,实现技术创新,提高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品种的自给率和市场占有率。

  宝钢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处理,采用了“控制源头、减少产生;全程管理,防止污染;循环使用、消灭废弃;科研开发、增大效益”等对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高炉渣、钢渣、粉煤灰、污泥和粉尘等)进行集中回收和各种工艺处理后,重新用于烧结等工序或作为水泥原料和建材,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环境负荷,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