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09:32 解放日报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

   陈竺

  家人刚给我提了新年新要求:希望我多花点时间锻炼、休息,劳逸结合。恐怕要让他们失望。现在正是创新发展机遇期,实在松不下来。

  新年第一天,我们南方基因中心、生物芯片中心几个负责人从早上讨论到下午,主题是整合浦东已有的生物科研力量,提升整体创新实力。初步考虑,几家一起与企业联合招募专家,通过人才链串起单个创新单元。我理解产学研联合,就是“企业界要有科技意识,科学界要有市场意识”。

  问我昨天做了什么?还是讨论。关于什么?过去我们在生物医学方面有新进展,往往先在美国、英国、日本的信息平台上发布。现在上海的科技信息、设备共享平台“一网两库”日益完备,我们准备把最新成果通过其中的生物信息中心向全世界发布,推出科技信息发布的“上海品牌”。至于什么成果,我暂时保密。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

  谢绳武

  新年里,我去大剧院听了新年音乐会,这是我每个新年的"必修课"。《卡门幻想曲》、《春之声圆舞曲》……一支支曲子让人身心放松,也给人思考和激励。

  我1960年进上海交大学习,后留校工作,至今在这所学校已46年。今年,是我任交大校长第9个年头。2006年,对交大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学校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新交大意味着新征程、新跨越。

  新的一年,上海高等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争取在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方面有更大作为。

  今年,我希望交大在教育、资源配置、劳动人事、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改革有新突破。思路已形成:推进国际化战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新的科研大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在更多的高水平国际权威杂志上发出"中国之声"……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

  上海市听觉临床医学中心领军人才迟放鲁

   迟放鲁

  元旦对我来说,和平时没啥两样,值班、写论文,医院、家里,两点一线很明确。不同的是,元旦中饭可以步行回家吃一顿。掐指算算,目前我手上还有一个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耳神经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两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开展,时间紧得很,必须抓紧。遗憾的是,年纪大了,家人立下规矩不让我多熬夜,最晚只能到十一点。

  要说新年最大愿望,就是加快听觉临床医学中心的床位周转率。床位实在紧张,每天都有400多号病人等着进来。

  我们的国产人工耳蜗已进入临床实验,如果新年里能取得正式许可证,后年就可在临床普及推广,惠及无数患者。至于全植入式人工耳蜗新技术,相关研究正与国际顶尖水平同步接轨,相信未来五到十年国内患者将能享受到"看不见的助听器"。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

  江欢成

  元旦放假这两天,我把建筑图纸拿回家,摊在沙发上,又重新梳理了一下去年几桩拿得出手的工作。你看,我们为重庆朝天门广场3幢高楼搞的优化设计,墙体变薄、变短,不但提高了大楼的抗震性能,还节省了2200立方米的混凝土。再看这张图纸,上海的陆海空大厦,原来设计22根柱子,通过我们优化设计减少了8根,省下混凝土8300立方米,增加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为客户节省了投资,为国家节省了资源。

  新的一年,要直面很多挑战。按WTO协议,我国建筑设计服务受保护的期限已过,今年大量外国设计公司会进来,与我们"同台竞技",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了。好在我们积累了一些与外国公司打交道的经验,有信心迎接挑战。

  我们新成立的设计公司有个原则:通过创新,比前人做得好些,再好些!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校长 张人利

  张人利

  趁着元旦放假,几位老同学按惯例到我家聚会,本想叙叙旧,可大家都是校长、教师,说来说去离不开学校、学生。

  我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要向弱势学校倾斜,不能限于经费倾斜,更要在校长、师资等资源方面实现互通。

  元旦过后,我们要办三桩"大事":本周五,静安区13所中小学将分别和奉贤区13所学校举行"结对"仪式,这是区教育系统头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市郊"联姻"。我校指导的新江宁小学、五四中学,外地转校生占了半数,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设置合适的培养"菜单"。如英语课能否分班,先把基础补上;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能否设置不同的德育主题。我校同革命老区江西弋阳的中小学有10年"交情",要多增加往来,多传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领军人物创新寄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教授、博导 毛颖

  毛颖

   新年头两天怎么过?还是24小时开着手机,随时待命上手术台,这是医生的天职。但最开心的是,我终于有了超过3小时以上的大段时间--整整3天,可以专心在实验台前写论文。平时,这是奢侈。

  手术台、实验台、讲台,就是我的生活。不过我最喜欢手术台。平时,我天天泡在手术台上,每年要做约500台手术,每天工作到八九点才能回家。不过算算10年能救助5000人,欣慰大于辛苦。

  这个节日大家身体健康,没有急诊手术,我也能趁机静心写写论文,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几个月前,一家世界顶级刊物和国内学术杂志社向我约2篇稿,拖到现在才有时间"还账"。开局抓紧,希望今年科研能有新突破。目前,我手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委等项目课题,包括脑胶质瘤的规范治疗研究、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成机制研究等,有好几个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