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戏迷“唱”游青山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11:56 长沙晚报

  【时间】2005年12月31日

  【地点】天心区青山祠历史文化街区

  【主角】陈德(64岁),青山祠社区艺术团团长。刘潭生(68岁)、彭镇武(67岁)、周尚珍(67岁)、王顺清(64岁),青山祠社区艺术团成员。

  【曲目】《青山祠社区好地方》

  【开场白】在长沙改造的12条历史文化街巷中,天心区青山祠历史文化街区2005年12月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换装”。这个曾以“戏窝子”闻名全国的小社区,如今小巷深处再传弹唱声。昨日,老戏迷们齐聚这里,用湘情古韵唱出心中的喜悦。

  

戏迷“唱”游青山祠

  老戏迷齐聚“戏窝子”,唱着老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余志雄 摄

  第一场:老街旧事从古唱

  “妙高峰上云树苍苍,湘江两岸碧波荡漾,青山祠社区好地方,戏剧文化铸辉煌……”作为青山祠社区艺术团的团长,陈德上台就是一个亮相,最先唱上了。

  这是艺术团最近编写的一首新曲,曲名就叫《青山祠社区好地方》,说的唱的都是青山祠的过去和现在。

  在悠扬的二胡伴奏下,宏亮的唱腔在小巷中回荡,老街顿时生动起来。说起青山祠的历史,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陈如数家珍:瞧,这街巷东面有妙高峰,曾被誉为长沙“城南第一名胜”。听父辈说,清道光年间,城南书院从天心阁迁至妙高峰。到了清末废书院,改办城南学堂,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湖南第一师范。当年,毛泽东就在此学习和工作近八年,并在这里与杨开慧相知相恋。这还不算,妙高峰东北和西南角有两处南宋遗迹——福王墓和朱张渡。老陈唱得得意之际,还不忘来段“广告”:今日长沙小街小巷换新颜,咱们这条定位就是城南旧事之韵味,要是你到长沙一日游,非到咱青山祠不能过把瘾!

  第二场:老街新景说变迁

  家住由义巷4号的女主角周尚珍老人自报节目“上得台来”,她要用小调唱唱小巷的新变化!“老街着新装,旧人喜欢唱,一个社区一支歌,歌声飞扬快乐多……”老人自编自导,唱的全是自己的心里话。

  “咱们老街历史虽久,可老街太破太旧了。路是几十年的老路,雨天一积水,大家只得垫着砖头过。听说老街要改造,远在市区各地的老戏迷们都关心得不得了,每天来看几轮。如今这里可是大变化了!”周大妈给记者当起导游,光说的唱的还不算,大家一路来瞧瞧,就能发现大变化!路是平整的路,沟是畅通的沟,道路两边的居民楼古香古色。浮雕、文化墙、灯笼让老街处处重现梨园风味。妙高峰路上的红墙青瓦、老龙潭古井、双龙戏珠牌楼,足让路人在一步一景中陶醉。从福王陵园—妙高峰—城南旧事,“戏剧之魂、民间之艺、园林之美、湖湘之情”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名人题词、优秀剧照和各种道具交融,让这里真正变成了“长沙戏剧一条街”。

  第三场:“戏窝”再传弹唱声

  彭镇武是艺术团里的顶级“唱将”,通俗、美声、湘剧、花鼓样样在行。来段《刘海砍樵》,或是《补锅》、《打铜锣》,随点随唱。老人说自己是老戏迷,在这条街上看了几十年的戏了,如今,看到“戏窝子”越来越红火,他说他比自己搬新家还高兴呢!

  说起“戏窝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彭老说,由于这里齐聚了长沙湘剧院、长沙花鼓戏剧院和天心区文化馆,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一度被称为城南“戏窝子”。说到这,老彭说有个人可是为这出了大力气的。他就是原湖南湘剧院院长曾金贵。作为长沙戏剧界的一名老艺术家,曾老自始至终参与了小巷改造的艺术指导。在采访中,曾老说,中国映山红戏剧节就是1989年由原南区文化馆发起并联合社会各界创办的,是目前惟一的全国性民间戏剧节。从1989年起,这里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每年到这里来参加演出的民间戏剧班子不胜枚举,一连唱上几天,场场都是座无虚席。建好“戏剧街”,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票友前来赏戏,通过开展一系列戏曲联谊活动,让号称全国三大“戏窝子”之一的青山祠社区真正实现“还戏于民”!戏剧街上的居民们说,如今,这里的名气更大了,我们大家都希望这条街上天天都有吹拉弹唱,把一场场好戏送给生于斯、长于斯的戏迷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